1)第052章改进制墨术_我在中唐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宁制作的这些竹纸,只是让竹子纤维软化就废了四、五个月之多,确实很费时。而且长久量多才能挣到钱。

  李宁坐在城南庄园的土丘上思考着如何再改进技术。北方竹子本就偏少,绝不是长久之计。楮皮、桑皮、檀皮制作的纸张又不如竹子好。他思考良久也没想出,他心烦意乱得看着黄橙橙一望无际的粟谷。

  突然李宁想到,既然竹子和树皮都能造纸,那么农作物的秸秆也是纤维,肯就能也造纸。稻卖粟的秸秆是取之不尽的,但好像很少有人用这些来造纸。

  不一会,李宁又想到造纸所用原料无非是竹料、皮料、草料三种。竹料坚硬造出来的纸质量很好;皮料有韧性,造出来的纸也不错;草料柔软,造出来的的纸细腻。

  他可以将这些原料按照用纸需求,以不同的比例调制出各种纸张。李宁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说干就干,此时正是秋收时节,李宁收了大量的粟谷秸秆和芦苇秸秆,制作草料。竹料坚硬难处理,皮料最好处理,草料杂质太多,处理也较为麻烦。

  李宁又带领这些造纸匠人辛苦劳作,不断尝试竹料、皮料、草料的各种配比。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各种新纸张成功地造了出来。

  新纸细腻、坚韧、洁白,不再泛黄,关键是造价明显下降。李宁成功地改进了造纸术。

  李宁改进了印刷术和造纸术后,也想改进一下制墨术。

  现在李宁蒙学这么久以来接触到的墨一直让他很惊奇。墨的形制都为细圆柱形,和李宁后世常见的长方长条状一点也不一样。所以李宁很想制成后世那种描花刻金之墨。

  李振家是制墨世家,他的曾祖是制墨大家李阳冰,曾任将作少监。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李阳冰制作出一锭有唐以来最大的墨。《墨史》一书曾记载,此墨:“其制如碑,高逾尺而厚二寸,面蹙犀文坚泽如玉,有篆款曰‘文华阁’,中穴一窍,下画泰卦子麒麟之上,幕篆六字曰‘翠霞’,曰‘臣李阳冰’。左行书‘大历二年二月造’,得旨降入翻经院。”

  北宋书法大家米芾还曾慕名去开封相国寺参观看这一巨墨呢。

  李宁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后,就求李振带他去看看制墨作坊,信誓旦旦的说可以改进制墨之术。李振家的制墨作坊现在是由李振的叔叔打理,也在城南。

  李宁又一路坐着马车前往,倒有些习惯了这颠簸之感。二人到了离秦岭很近的五台镇才下车,李宁刚下车得就看到远方一片巍峨的山峰。此时已是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带起许多落叶一直旋转,像是小型的龙卷风一样。

  李振家不少族人都在五台

  第052章改进制墨术(第1/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镇制墨,李宁还以为李振家族人丁稀少呢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