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51章发展造纸业_我在中唐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籍印刷方面,李宁已经发明了蝴蝶书、包背书、线装书和活字印刷等诸多技术,是目前他最主要的挣钱之道。

  除了改进印刷术,李宁也发展了李纪书铺的造纸业。

  造纸方面本是纪家弓箭祖业的一个小分支,规模很小,起初甚至只是将一些桑麻木屑卖于专门的造纸作坊。后来李纪书铺做起来之后,需要大量纸张,这才开始自己作纸。

  自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纸就逐渐取代了逐渐成为书写工具。雕版印刷术发展起来后,大大刺激了造纸术的发展。唐朝的造纸技术已经不断发展改进,十分兴盛。麻纸、藤纸、宣纸、纸、瑞香皮纸等各式各样的纸都已出现。

  唐朝用的最多的就是麻纸。长安是汉唐都成所在,造纸技术悠久。洋县、眉县、凤翔等地的造纸技术都颇有规模,多制造黄麻纸。楮皮纸、桑皮纸、檀皮

  南方木材广泛,造纸技术更佳。剑南蜀地盛产著名的黄白麻纸,江浙的剡溪藤纸深受追捧,宣州的宣纸、硬黄纸倍受喜爱。

  所以李宁先买下曾经和纪家做过生意的一家凤翔造纸作坊,得以获取大量黄麻纸,降低了纸张的成本。

  李宁最初印书所采用的都是北方的黄麻纸,但他总感觉效果不是很好。黄色纸张的书本让李宁总是感觉怪怪的。但蜀地的黄白麻纸和江南的白藤纸的价格在长安一个比一个高,制成书籍的成本太贵。

  李宁的李纪书铺刚在长安有一席之地后,便不惜前往南方花费不少金钱购买好纸。一来二去之后,便耗费巨资相继在益州、扬州、杭州开了三家李纪书铺分店。

  其实李宁开书铺倒是其次,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南方造纸。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很多成本,还能防止被别人拿捏主供货渠道。

  在平西郡王家的帮助下,李宁这才艰难的在益州成都府和李珩一起开办了第一家分店。

  李宁深感自己身边没什么人帮助,他只好不断物色人才。只可惜李宁还太小,并没有什么人投效与他。李宁只好以纪家的名义通过牙人买了一些十五岁左右的机灵仆人。

  这些人都是走投无路之人,有的是因为天灾人祸,家人全部去世的,还有的是家里兄弟姐妹太多无奈发卖的。李宁这两年总去一些买卖仆人之地闲逛,毕竟能救一个是一个。他现在不缺钱,缺的就是忠心可靠之人。

  现在,李宁已买了二十九名十岁到十六岁的仆人,十八男,十一女。为此,李宁还专门买了一个院子给他们居住,又请了一位老经生简单叫他们认字读书。他们上午在院内学习读书写字,下午到书铺作坊帮忙做工。

  至于一些

  第051章发展造纸业(第1/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年纪更小的,李宁见后更是于心不忍,又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