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4章 醉酒诗百篇_大时代之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颖,让我耳目一新。我相信,这首《亚洲铜》会是你诗歌写作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觉得在同时代的诗人中,《亚洲铜》明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锋性。这或许就是现在人们对《亚洲铜》评价不高的原因。大家还对你创造的这种语言结构体系还感到陌生。

  想要突破以往的写作模式,达到一种新的艺术效果,就要先从解禁语言的套路上做起,这从诗歌发展史来说,是很自然、正常的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取代旧的事物。艺术创作亦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你的光芒一定会让所有人都闪耀的睁不开眼。

  你要相信自己!”

  听着戈文的话,查海生的心灵突然感到异常宁静和镇定。

  ……

  ……

  在穿过了几条胡同后,两人跑到位于海淀区的大钟寺,这里离北京政法大学老校区不远,查海生的住处正是这里。

  回来时,时间已经快到中午。

  路上,查海生在家门口的街面上买了些现成的食物,又拎了几小瓶北京二锅头,和戈文进了家门。

  进了家,两人也没有客套,把食物摊开,拿了筷子,找了酒杯,倒上酒,便吃开了。

  两人一边吃一边就着酒谈天论地,不亦乐乎。

  戈文和查海生初次见面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演讲会上,之后两人虽然一直都有联系,却并没有深交。此时戈文才知道,查海生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

  查海生的工资并不低,一个月有60多元,如果他能和其他人一样,安心地上班、下班,简单地填充日子,打发业余时间,生活过得一定不会太差。可是他的生活却捉襟见肘,充满了生存危机。除了定期向家中寄些钱,查海生大部分工资主要用于购买书籍,他对物质的追求低得怕人,只需要填饱肚皮,哪怕是半饱也行,但他一旦看上了一本有价值的书,会不惜血本买下,根本不去考虑这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书,余下的日子该怎么过。

  20岁的查海生就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诗歌便是他生命血液流动的载体,他要借着诗歌的力量维持血液的循环。没有诗歌,不知道他的日子将如何持续下去,而书又恰恰是他血液里的养分。

  查海生对于诗歌的爱让戈文非常感动。

  除了读书写诗,查海生还对荷兰画家梵高崇拜得五体投地。他称梵高为“瘦哥哥”,收集了大量的梵高作品画册。

  梵高的绘画不时诱发了查海生的思考,而梵高借鉴东方艺术用线的表现力同时又给了油画色彩的特殊威力使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样的创作精神,查海生几乎一脉相承。梵高用生命作画,画里灌注了生命的颜色,而查海生也是用生命写诗,诗里也浸入了自己的灵魂。

  查海生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