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9 到了_天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颁布实施!

  这几天,段程一直都在。

  他旁观着这个过程,心潮比与会的这些修复师以及专家们还要澎湃。

  在他看来,这个传递确认的过程堪称神圣,仿佛一束光从一处移到了另一处一样。

  这种情绪如果放在电影里应该怎么传达呢?应该用什么样的镜头?什么样的布光……

  不知不觉中,他又陷入了自己的思绪里,有点忘记自己正身处何处了。

  然后,他突然一个激灵,回过神来,发现周围有些不对。

  这时,沪城宪章最后传到了杜维的手里。

  要说现场的最兴奋的人是谁的话,那一定是杜维无误。

  论及对文物的爱,他绝不输给任何人;另一方面,这份宪章在文交会上诞生,并且以“沪城”命名,对于整个华夏,以及刚刚成立的国家文物局,乃至于他这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几天他都是一大清早就到这里来了,每天都全程陪同。现在看着火热出炉、签满了权威人士姓名的宪章,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与此同时,他的电话响起,另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

  事前约好的那批文物抵达了机场,现在已经上车往这边过来了!

  按理说,这批文物过来,杜维他们应该组织人去接的。

  但是英方却表示,想要让游客们更早、更顺利地看到新一批文物,所以不想搞得太兴师动众。

  文物到了就直接送过来,这边把接收工作搞好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烦。

  所以,杜维一早就接到了通知,现在听说文物到了机场,立刻招呼了苏进,两人一起往东馆方向去了。

  东馆的确比西馆冷清多了。

  当然,这里的门口也排了队,全天游客不断。

  但是不仅队伍的长度不如另一边,人们的情绪也远远不如西馆那边的高昂。

  这种对比的确非常鲜明,所以英方想要对此进行一些弥补,也是可以理解的……

  杜维一来,就叫来了安保队长问话,苏进则走进馆内检查设施。

  东馆原先就进行过认真周全的布置,当时他们已经拿到了展出文物以及艺术品的清单,所以展馆布置全是根据清单上的来,并没有留出多余的空间。

  临时接到增加文物的通知,对于布展方来说其实是很麻烦的事情。

  更何况文交会还没结束,东馆还在持续不断地接待游客,要在保持接待,同时保证文物安全的情况下改变展馆,增加新展柜以及新文物,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杜维在刚刚接到消息的时候非常兴奋,没多久意识到现状,突然开始担忧起来了。

  他私下里又找了苏进询问,这样的工作是可以完成的吗?他有什么样的打算?

  换了另一个没经验的,可能真的会觉得很棘手。

  但苏进上个世界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怎么进行安排调度,他可以说胸有成竹,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