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愤青”希特勒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18年11月的一天,德意志帝国国防军李斯特团陆军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像其他伤员一样静静地躺在陆军医院的病床上,品味着因协约国施放毒气而暂时失明的痛苦和荣获帝国铁十字勋章的幸福。就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将希特勒下士从病床上击得跳了起来,德国公布向协约国投降了!愤怒和失看如毒蛇一般噬咬着年轻的希特勒,这一切都是为什么?难道自己和无数的战友同胞奋战四年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苦涩的结果吗?

  不久,魏玛共和国政府承认《凡尔赛和约》的消息传来:德国丧失了约1/10的领土和1/8的人口,丢掉了全部殖民地,莱茵兰非军事化,让法国占领萨尔区和付出大量赔款(分70年还债,直到1988年),最重要的还是战争罪责条约:德国必须承认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像大多数德国老百姓一样,希特勒被彻底激怒了。

  在1918年11月革命之前,德国形势固然不妙,但尚未到彻底战败的程度。在西线战场上,协约国从没有占领德国领土,而德军却深进法国北部。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攻势。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突击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7月15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未能达成战略目的,随着美***队到达欧洲,协约国的气力大增。德军随后在法国转为战略防御态势。在东线,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权初定,国内形势极其严重,俄军极度厌战,继续战争已无可能。列宁决心与德国议和,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根据该条约,德国将获得***近1OO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5000万居民。而且割让给德国的地区,拥有***90%的煤炭开采量,73%的铁矿石,54%的产业以及33%的铁路。此外,条约还规定,苏维埃政府必须复员军队,包括刚刚组建的红军部队。同年3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向德国赔款60亿马克。

  假如德国能够在西线的法国战场迟滞和消耗协约国的攻势,而东线战争已经结束,德军很快能够集中气力全力西向,加上***割让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以及6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德同的战争气力将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即便德国终极难以取胜,但协约国因大量职员物资消耗和内部争议也未必愿意长期对峙下往,假如德国以拖待变,确实有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很多德国人都深信德军所向披靡,根本不会战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