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良国的科举目的_提前登录诸天游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似只对这些难题感到困扰。

  至于天空上的妖魔。

  在他想来,那些是大人们的事情,和小孩子无关。

  “行岭县的杨秀才..”

  如今,张封扫了他一眼,就向着旁边逐渐安稳情绪的胡大人问道:“他是否是我朝近百年来,年龄最小的考生?”

  “他..”胡大人听到张大人询问,脑海里迅速回忆几圈,肯定道:“回大人,杨秀才的确是科举以来年龄最小的秀才。但其余也有一些年龄较小的考生,可是都没有过乡试..”

  胡大人说着,更是把本朝的科举制度,以及各种不为人知的门道,全部说了一个遍。

  张封听着,也明白了。

  不外乎是杨秀才的年龄太小,小到只要这个年龄的考生参加科举,基本都会让人留意。

  终究是天才,谁不喜欢?

  可也是年龄太小,就导致他们金榜提名的机会很低。

  毕竟科举算是一个综合的答卷,而不是天生记性好的,选择死记硬背书籍就可以了。

  自己也看过考卷,知道试卷分十二卷,共计一百分。

  前四卷,才是古文诗词填空,一百道题,一共占十分。

  中四卷,是各个书籍上的某段话理解,占十分。

  后四卷,就是‘排兵布阵’,‘农业耕种’,‘民生名策’,以及最后一项,怎么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教与他人。

  前三项,每个占十五分。

  最后一项的‘为人师表’,占三十五分。

  但除了前四卷是考验考生们的文学储备,以及死记硬背的硬知识以外。

  后面八卷,基本都是各自发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也算是因考官们的评定而异。

  可是最后都会由众考官,丞相、大学士,以及圣上做主,多方交叉审核,很公平,不会因为考官的个人评定问题,继而否定了哪位本该得高分的考生。

  比如有的考生写出一卷从未出现过的民生改革。

  有的考官不懂,继而会评低分的情景。但在交叉审核之下,根本就不会出现。

  可要是都不懂。

  那朝廷早该完了。

  可也是最后一项的为人师表,怎么教他人知识的考题。

  这道题能卡死不少年轻的天才。

  总归他们只是自身文学高,记忆好,理解好,可要是教他人,这个就够呛了。

  所以也有了这么一个事。

  很多历来的大才子,前面题全满分的才子,会被分配到一些小乡里的私塾。

  分配他们的帝都书院大人,也给他们说过一个承诺。

  只要他们能在五年内,在当地教出十名过乡试秀才,那么可以直接被书院大人保送进‘内阁旁听’。

  书院大人,是丞相的第二位学生,化神巅峰的大修士,有这样的保送权利。

  张封听到胡大人说到这,也不由想起了前世的科学院。

  书院大人,就像是科学院长,但又兼全国各所大学的名誉校长、兼教授。

  他的保送名额,分量确实不轻。

  被这样人物保送的人,让人听起来,就算不是状元,他也是状元。

  大良国也是以‘学到的,一定教与别人’为主。

  是一个生生不息,朝廷人才越来越多的无限循环。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