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章 书院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依托以前的模式,书院暂时还无法兼顾。

  另外还有一些小班用于将作营,主要是将一些技术用于军事和民政。

  当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教师,纯粹儒生难以胜任当前书院的任务,除了儒生之外又极度缺乏人才。

  侯云策亲自拟出了招贤榜:郑州新办嵩山书院,招贤纳士,凡懂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武艺及各种能工匠,均可到郑州衙门来面谈,凡进入嵩山书院者,管吃住,每月钱五十贯。

  侯云策的招贤榜让梁守恒等人目瞪口呆。城内儒生暗自嘲笑:这是招的什么人啊。

  招贤榜早已在各地张贴开来,冲着优厚待遇,不断有人揭榜而来。侯云策在衙门里的一间侧房内,亲自考察了揭榜的九人,结果大失所望。九人全是腐儒,鹦鹉学舌一样照搬圣人之言,对政治策论、军事策略、天气地理等等一无所知。

  侯云策选了一名稍稍年轻的,作为初级班识字教师。

  招贤纳士如此之难,让侯云策伤透了脑筋。招贤榜贴出第五天时,侯云策又打发走了几人。正在失望之际,军士带进一名揭榜之人。

  揭榜之人似是南方人,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肤色微黑,脸颊虽瘦,却神采奕奕。进入侧房后,向侯云策作了一揖。

  “先生请坐,上茶。”待来人坐下,侯云策又道:“看先生相貌,应是南方人吧。”

  揭榜之人答道:“我姓杨名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侯云策问道:“先生从南方而来,游历甚远,一定见多识广。先生从那一条线路过来?”

  “我从建州出发,先到杭州,然后从杭州出海,到了青州,最近才到郑州。我见到招贤榜,着实奇怪,嵩山书院不教四书五经,不请儒学之师,却请旁门左道之士,有违常理,不知能否招到学生。”

  侯云策听到杨徽之选择的路线和商队的路线一致,心赞其眼光不错,又问:“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而来。”

  “我自幼刻苦为学,最喜行万里路,虽不能说见多识广,可对儒学、天文、地理也略知一二。”

  “好大的口气!”

  杨徽之见侯云策身高体壮,说话谈吐间,虽然平和,但眉目间却带杀伐之气,想必是一名经过战阵的军官。他家世尚武,自幼苦学武艺,成年之后未遇敌手。他这次到大林来,是想到大林参加科举,但到了郑州后,盘缠用尽,见到招贤榜上待遇优厚,有心在侯云策面前显露两手,以折服侯云策,谋得这个职位,以解燃眉之急。

  “你是军官吗,如是军官,我愿讨教讨教。”

  侯云策对揭榜之人颇有好感,见他突然挑战,想必有点真才实学,笑道“刀枪无眼,我不愿伤到先生,比比拳脚如何?”

  “可以。”

  两人来到后院,听说揭榜之人要与防御使比武,杜刚等长期跟随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