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族谱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是四方灾民全部过来,郑州城吃不消。”郭炯是新任长史,作为侯云策的辅官,委婉地提醒。

  侯云策又看了一遍纸条,小心放好。他稍有些皱眉,道:“杀人立威,才能尽快恢复秩序。刚才回府时,我一直在想,粥场只能解一时之困,不是长久之策,真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事做,正所谓有恒产才有恒心。郑州地处中央腹地,荒地不如其它地方多,这么多难民无法安置,要做到有恒产谈何容易。”

  郭炯想起此事同样头大,道:“各州都不准灾民进城,放他们进城容易,请他们出城难啊。六千军士,每天花费是个吞口,把钱花在灾民身上,军费就不够。”

  郑州虽是相对富裕的州,但是大部分费用都花在军费上,郑州共有驻军共六千人,花费极大。

  大林制度多承大武王朝。大武王朝大乱以前,军队大致包括禁军、边军、地方武装(如团结兵)等。前两种虽任务有别,但都是职业兵,后一种则具有民兵。禁军、边军属于中央军,是国家武装的主力,大乱前,这些武装的费用大部分由中央支付。

  在平定大乱的过程中,军队慢慢发生了变化,中央军队逐步转变成为地方军队,转变开端于节度使兵制的形成,完成于两税三分的确立。

  平叛过程中刚刚组建的军队,组建之初即已具有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演变到最后,大多数军队都由当地赋税供养,这也是大武之后军人当政的主因。

  郑州包括黑雕军在内共有六千军队,成为巨大的销钱机器,郑州的税收大部分用在这上面,而税收以农税为主,造成农民负担极重,生活贫困。

  当时军器价值相当昂贵,显德元年时期,一枝弩钱一贯五百文,一张弓钱七百至八百文,一副全装甲价值三十八贯二百文,一副马甲四十贯一百文,一张弓二贯八百文,一把提刀三贯三百文,一枝弓箭,七十四文,一枝弩箭六十五文,造弓一万张,需要牛筋六千七百四十五斤,牛角一万一千只。

  米价,平均米价是在每石五百文左右浮动,绢价,每匹五百文至一千文之间,马价,每匹三十至五十贯,名马达到七十、八十贯乃至一百贯。

  由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盔甲装备的价格非常昂贵,其余的装备也绝对不便宜,一把提刀至少能换一石米或者一匹绢,战马的则价值更高。

  郭炯提出军费问题时,侯云策突然灵机一动,道:“在沧州,我见过窦田等人,开铁匠铺生意很好。既然有这么难民,那就多开设几个铁器铺,把有体力、有技术的难民安置到里面,不仅可解决难民问题,还可以增加收入。等产量提高后,还可以做武器买卖,这可是利润丰厚的好事。”

  侯云策在沧州时曾为窦田画了来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