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0章 廷推(三)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计将安出?”众臣听他将说书先生的常用语拿出来,无不莞尔。

  罗万化微微笑道:“说实话,臣也不知。去年凤磐先生曾在政事堂会议上说,皇上有大改政制的想法,如今恰逢其时,何不如以鸣泉先生提出的建议为本,征求诸部、寺、局之意见,做一个大的政改方案?”

  此语一出,朝廷诸臣无不点头称是。潘晟躬身奏道:“陛下,此老成谋国之言也。臣附议。”

  潘晟一带头,诸尚书等重臣都躬身道:“臣等也附议。”

  听罗万化这边发言完了,梁梦龙内心翻江倒海。果然先出主意的吃亏啊!他猜罗万化与他同时出班,很可能想出来的建议与他差不多——国朝定鼎以来,选材之法就保举和廷推两种,凡是修过国史的都门儿清,他罗万化要是有更好的办法,此时也不用批驳他的观点了,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尽管自己占了先手,但如今看来罗万化适才未必是谦让。等他先说完了,再视情况或批驳、或查缺补漏,得一个老成持重的评价,未必就输给他这个冒尖出头的。

  更何况,皇帝今天很可能就是要看诸阁臣的表现来的,而作为首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是稳重!全天下聪明人十之七八都在这朝堂之上,就某事有创见没什么了不起的——反倒是像罗万化这般,能够发现政见中的漏洞和危害,才是首辅能力的最佳体现。

  好贼子,真鸡贼!

  梁梦龙心里吐槽,腿却不慢,出班辩驳道:“康洲先生过虑了。要解诸般弊端,吾以为将任免之权上移即可。即侍郎可由尚书保举,但其之任免俱由内阁做主。尚书由阁臣保举,其考核任免则全由吏部奏报陛下,内阁阁臣保举之后不得与闻考核。”

  “至于内阁诸臣,时常伴驾左右,其才能品行自有皇上亲自把关,臧否自有乾纲独断。”

  “如此一来,被举之官不受举主之制,固有‘举荐’之恩,但临乱命之时自可按照天理人心做事。更何况,拔举之恩乃自上出,所谓举荐不过是为国举材——若被举之官依着举主意思徇私枉法,罔顾天恩,有法司为之而设!”

  “至于康洲先生所言最后一条,焉有是理?昔日严嵩把持朝政近二十年,世宗一言而罢之,有何难哉。大明养士两百年,乱臣贼子要想蒙蔽圣聪,只好发梦才行!”

  “至于您刚才所说将某之建议形成草案,做一个政改的剖砖引玉之‘砖’,某也附议。”

  这一条条的摆将出来,朝中众臣目眩神迷。皇帝出题不过一炷香的工夫,梁梦龙做出好大一篇文章,却上下左右思虑周详,还给辩驳者卖个破绽——这人和人没法比,这智商上差距还真是挺明显的啊!

  这次轮到罗万化脸上青气一闪。见无法速胜,他也不敢就此问题再度纠缠。否则,给皇帝留下一个巧言令色,卖弄辞锋的印象可划不来。

  朱翊钧见无人反对,就发言道:“鸣泉先生辛苦些,将政改这件事挑起来做。嗯,甚好。”

  又转头问潘晟道:“水濂先生,给鸣泉一个‘政改总理大臣’的头衔,牵头诸事,可行否?”

  潘晟听了,忙躬身道:“臣无异议。”

  “那就这么办吧。这件事放下,咱们议议别的事。”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