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冒牌世子爷(40)_把主角碾成渣(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克敦进京也是为了表明诚意啊。”主和派的大臣着急地站起来理论。

  这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日常。在皇帝面前打嘴炮吵架一点都不新鲜,只是刚才陶睿气势太强,立场太鲜明,主和派没敢反驳他。谁知道他会不会记仇做点什么啊。这会儿陶睿不口了,他们就发挥的机会了。

  陶睿和皇帝对视一眼,谁也没开口,就这么让两派吵了个痛快。

  主要战之事非小可,必须经过几轮争吵商议才能决定,那么从现在就始商议,挺合适的。让大臣们各抒己见,了解他们的看法,对之后的布局铺路很帮助,时还能麻痹草原人,让他们以为大周真的在商议。

  实际皇帝已经让陶睿往边关运送粮草了。

  这两年田产方面的事都是陶睿负责的,他当初让各个城镇的人进京学习,当时人们只以为是学习,殊不知其中很多人都成了陶睿的人脉,让他想做事容易很多。

  户部尚书和齐朗都是他这边的,再者他得到了皇帝授意,动粮库叫人秘密运送都相对容易很多。

  大周的准备已经始了,草原任何时候想开战都不怕。

  草原人在行宫住了天,已经打探清楚陶睿的事迹。陶睿实在是太出名了,他当年纨绔不将人放在眼里,后来知晓了身世的真相,直接和宣国公府断绝关系。

  他当初参了萧家十八人,将萧贵妃一脉扳倒,声名远播,起因竟是萧贵妃的侄女欺负了他妹妹!

  细数那些和他作对的人,的抄家、的斩首,的被贬职再不复从前的风光,竟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陶睿极其护短记仇,偏又文武双全,能力超群,是皇帝最看重的宠臣、重臣。怪不得那日他表态后,其他大臣就不敢说话了。

  乌克敦几人在行宫骂了几句,知晓此次是真讨不到好了,只得打道回府。

  他们坚信,陶睿不会好下场,历史上任何一个位高权重让他人惧怕的人,下场都很悲惨,皇帝早晚会看他不顺眼。

  不过想看陶睿的下场还早,他们暂时只能认了这个栽,找借口回草原,拖拖拉拉不想给赔偿。草原人的离去怎么看怎么点灰溜溜的意思,大快人心。

  乌克敦刚一走,朝就有人参奏,称北方有一贪官,十分嚣张。陶睿当即请旨亲自前往查案。

  做大臣的,通常都知道一些明面上的派系,比如哪位大臣是哪位大臣的门生,哪一家又和哪一家有姻亲。他们就发现这个参贪官的人正好是陶睿这一派的,这明显是得了陶睿的授意啊。关键是参奏的只说贪官,没点名是谁,这就显得很神秘了。

  没有任何人反对右相亲自去查案,他们反而私下琢磨起来,这贪官是谁啊?该不会又像二皇子的表舅舅那样,掺和了天家的事吧?要不陶睿能亲自去?看来他又要搞大事情了,大家都默契地避开,不随意打听,免得一不留神被牵连进去。

  于是陶睿轻装简行,顺利出京。他出京没多久,各方探子就失去了他的踪影,不知他跑哪去了。

  这就更像是微服私访的钦差了,一时间很多消息从京城送出去,都是叫和自己关的官员们老实点,弄得北方几个贪官担惊受怕,生怕陶睿来找的是自己,倒真加倍遮掩反而露痕迹的,这就是不打自招,活该了。

  实际陶睿已经和女扮男装的公主汇合,飞快地朝边关奔去。此次一去,想必没有五年是不会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