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23章 820【混乱的战争序曲】_朕(王梓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声响起,却是几里外在爆发海战。

  雷尼尔斯说道:“留二百人防守城堡,剩下的都去进攻城里的中国人。”

  克拉普问:“不固守城堡吗?”

  雷尼尔斯说:“从热兰遮到马六甲,还有西班牙人丢失的马尼拉,全都是中国军队围城打下来的。我们距离本土,有一年多的航程。而中国本土派兵,只要一个月就能来巴达维亚,顺风顺水甚至只需要十天。战争拖得越久,就对我们越不利,最后肯定是被围到弹尽粮绝。所以,我要出城决战!”

  “不等海军打完?”克拉普问。

  雷尼尔斯反问:“你觉得海军能够获胜?”

  克拉普顿时不说话了。

  荷兰在亚洲的军舰,巅峰时也只有60艘,那是一百年后的事了。这个时候的荷兰亚洲舰队,巅峰时期只有40多艘军舰,而且有一半分布在印度洋。实在要打大仗,还得临时征召商船。

  随着多次跟大同海军作战,如今早就不是荷兰亚洲舰队的巅峰。

  另外再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收支情况(整个亚洲),近十年的总支出约700万两白银(年均70万两)、总收入960万两(年均96万两)。也就是说,每年的亚洲净利润为26万两白银。

  年收入还没破百万,是因为贪腐愈发严重,从总督到高级职员,都在疯狂的捞银子。

  而支出居高不下,一是四处打仗,军费节节攀升;二是结构臃肿,雇员数量越来越多;三是公司负债率高,需要偿还的利息多得吓人——货物卖出,银子入账,净利润还没算出来,就要先分给大股东分红,偿还债务那是接下来的事情。

  历史上,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以及接下来的那几年,由于战败之后荷兰疯狂造军舰,收支几乎可以互相抵消,十年总利润才59万两银子,平均每年净利润万两(整个亚洲)。

  更搞笑的是,从1689年到179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司每年都在亏损。

  巅峰时期,年均亏损260万两白银。

  公司破产的最后十年,年均亏损129万两白银。

  为啥一家公司,能持续亏损一百年才倒闭?

  因为亏损的是公司,而赚钱的是大股东啊。不管亏了多少,大股东都能在平账之前就分红,而公司高管也能疯狂的中饱私囊!

  谁来为亏损买单?

  殖民地的各族老百姓,还有公司的无数小股东,购买公司债券的荷兰人,以及贷款给公司的冤大头们。最后,全荷兰人民来接盘,因为公司“被迫”国有化了。

  这就是商人治国的荷兰!

  在一切以利润为先的理念下,连番大败的荷兰亚洲舰队,造舰速度可谓慢得吓人。眼下跟大同海军作战的20多艘荷兰战舰,其中一半是商船改装的,而且是那种速成船只,木料根本就没达到军舰标准。

  战斗开始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