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庙】_朕(王梓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一改。”

  把孔门十哲请出文庙?

  九成九的大臣都听傻了,这这这这……这他娘的怎生得了?

  也不是全请出去,还保留着颜回嘛。

  赵瀚不理会群臣的议论声,继续说道:“今后的文庙,主祭至圣孔子,配祀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至于七十二贤,荀子、左氏、谷梁、公羊、韩愈等先贤皆可保留,其余许多都有待商榷。史家之独唱司马迁何不加入?先天下之忧的范仲淹何不加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何不加入?朱熹、王守仁何不加入?”

  李邦华声音颤抖道:“陛下,如此大举改动,恐遭天下士子非议。或可等统一天下之后,再来议定文庙祭祀哪些先贤。”

  “不必,就现在,”赵瀚说道,“你们下去,都给出一份名单。选入文庙祭祀的先贤,当有立功、立德、立言之其一。朕说的司马迁、范仲淹、文天祥、朱熹、王守仁必须列入文庙七十二贤!”

  “遵命!”

  李邦华硬着头皮答应。

  不但赵瀚要被天下士子痛骂,庞春来、李邦华等人,同样逃不过骂名。

  李邦华怎也想不明白,如今天下未定、灾异不断,赵瀚为啥要在节骨眼上干得罪读书人的事情?

  赵瀚继续说道:“文庙不得大肆兴建,也不得反复祭祀,一年最多祭一回,更不得借祭祀文庙而盘剥百姓!任何官员,祭祀文庙之时,都不得征召役夫!还有,重设武庙。等今后兴办军事学院,每个军事学院附近,必须修建一座武庙。”

  庞春来问道:“陛下,若欲复设武庙,姜子牙该居何位?”

  “首位!”赵瀚回答。

  庞春来又问:“姜子牙被请入武庙,那帝王庙是否还要配祀?”

  “一并。“赵瀚说道。

  李邦华说:“陛下,于礼不合。”

  赵瀚说道:“姜子牙既有功德,便同祀于武庙和帝王庙又如何?”

  明代是没有武庙的。

  朱元璋时期兴建帝王庙,发现姜子牙不在周武王身边,就问礼部官员:“姜子牙何在?”

  礼部官员回答:“姜子牙是武庙主神,被封为武成王。”

  朱元璋非常生气:“姜子牙是周武王的臣子,怎么可以封王?岂非君臣混乱?当去掉姜子牙的王号,迎回帝王庙配祀周武王!”

  礼部官员很为难:“姜子牙是武庙主神,请去帝王庙之后,武庙如何做法?”

  朱元璋说:“那就不要武庙了!”

  于是,终明一朝,武庙都消失无踪。

  李邦华重复明初君臣的问题:“陛下欲重置武庙,姜子牙是否恢复王号?”

  赵瀚笑道:“孔子的文宣王都没了,姜子牙的武成王怎能保留?孔子既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姜子牙就封一个大成兵圣祖师吧。”

  嘉靖皇帝虽然屁事儿一堆,但也干过两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废除孔子的王号,把孔子变成老师。即,废大成至圣文宣王,改为大成至圣先师。曲阜孔氏很不爽,从此供奉元朝赐予的王号,坚决不供奉明朝赐予的封号。

  第二,把忽必烈及其臣子,移出历代帝王庙,不承认忽必烈是华夏帝王。

  说实话,第二件事情很不妥当。

  因为成吉思汗的圣物(对蒙古而言),还有忽必烈的遗物,大部分都掌握在明朝手中。大明就此拥有元朝的法统,理论而言,整个草原都是大明的,嘉靖皇帝这么搞就算放弃了。

  嗯,虽然放不放弃无所谓。

  庞春来问道:“是否把元世祖(忽必烈)请回帝王庙?”

  赵瀚笑着说:“当然要请回来,好好把元世祖供着。元世祖拥有哪些国土……咳咳,今后再说。”

  只要把忽必烈请回帝王庙,中国就拥有对蒙古、西藏、新疆的强宣称。看似无用,却有政治意义,而且出兵理由非常足够。

  赵瀚继续说:“重建武庙、帝王庙之时,有两个人必须请进去。一个是岳飞,当进武庙;一个是秦始皇,当进帝王庙!秦始皇之神位,当书祖龙二字!”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