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6章 “无耻”的对手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人民军用血肉之躯砸开一条血路!不过,中国战争的传统是不在乎这些的,结果最重要。

  张汉卿直接否定了数量制胜论,而是选择了优先提升装备质量。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人民军陆军在火力上的配置远优于日军,在其它兵种、军种上的发展也跳跃式地前行,张汉卿功不可没。当然,这一个好处便是兵员素质相对较高,每一支队伍都是真正的武装,而不是拿来凑数用的。

  同时,中国军事学的观念也被张汉卿渐渐改变:战争是一种艺术,也是政治最坏的一步,其本身便是破坏政治规则的。所以,只要是战争,就无所谓堂堂正正,只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只要胜利。

  所以对于拼刺刀前的打冷枪行为,中国的军事学说是持赞扬的态度的。

  出现让日军“不耻”的暗算行为便不足为怪了。虽然渡边被激怒了,但是身旁刚刚还锐气如虹的同伴,突然之间大批地倒在人民军的枪口下,对日军的士气打击是极大的。

  更关键的是,日军不知道对面人民军的枪口里会不会还会冒出子弹来,因此大踏步的前进变成了小心翼翼,全神贯注于挑翻对手的眼,也不可免地分神看着人民军的枪口。

  这样一来,这一排枪的作用就很大了:既鼓舞了己方斗志,又震慑了敌军,还扰乱了敌人的队型。随着枪声的消失,人民军官兵如虎狼般跃起,向残存的敌人狠狠地冲去。

  没有一对一,是多对一。

  本来势均力敌的两支先头部队因为一排枪的结果,天平向人民军一方倒去。锐气已失的日军慌乱地迎战,既要面对众多的“挑战者”,又要提防随时冒出的“冷枪”,日军的刺刀拼得很苦。

  他们不知道的是,人民军只规定拼刺刀前发一排枪。因为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

  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

  其它部队,包括正史上能摸着刺刀的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

  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人民军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因为张汉卿前生所看过的抗战片包括历史的介绍,都客观地说明日军的战术素养极高,为了不吃亏或少吃点亏,先趁着有枪时干他几票赚个先机再说,这是比较阴暗的想法。

  当然,在后来的宣传上还是正气凛然地说:“战争就是战争,为什么中国军队要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