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7章 平壤战役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这其中有部分是由于机械故障导致,能够继续上阵的不过100多辆。因此入朝第一仗,基本上没坦克兵什么事。

  张汉卿与人民军高层在亲眼看到坦克的好处后,用2个月的时间作休整,并让余部也随着各部入朝参战军一道随军列南下,布置在平壤一线。

  鉴于朝鲜地形的复杂,与目前坦克适应地形能力远未达到后来的程度,这支坦克部队只作为预备役在平壤驻守,以给前线信心----前线部队虽然不知道坦克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但据听说那是不了得的东西,刀枪不入无可抵挡。有这样的家伙在自己后翼,那怎么着大后方是安全的不是么?

  鉴于入朝参战的第一拨部队已经在血与火之间锻炼了出来,而且在连续作战后已经筋疲力尽。为达到继续练兵的目的,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入朝第二批部队将接替了第一拨的部分阵地,并突进到战争的最前线,将在平壤战役结束后执行。

  这批部队的番号有:主力第27军,军长张廷枢,调自北京军区----这是人民军的五大王牌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宋哲元第21军,调自武汉军区;

  宋九龄第2军,调自兰州军区----这是张汉卿领导的人民军的起家部队之一,官兵素质较高,屡经战阵;

  兰州军区吉兴的第3军;

  沈阳军区梁忠甲第29军。

  这五个军已经做了战时动员,各军都是满编的3个师及全部重火力,组成入朝参战第4兵团,是后期作为朝鲜战场上与日军硬碰的生力军。

  这5个军也是各军拼命争取来的。中日开战之初,特别是各处战场上中国军队奋勇杀敌,大扬中国人士气之后,长久以来积压在国人心中的屈辱得到渲泄,也感染了这些血性男儿。成千上万的军人军官用请战书和血书雪花般堆向各军区、中南海和中|央军委,要求入朝参战。

  张汉卿也顺就民意,准备用车轮战法将日军牢牢陷在朝鲜----战术最后胜利是不言而喻的,他要的是战略上的胜利,即将中日两国交火的地域严格控制在朝鲜,而非全方位的波及。

  这就要求中国的胜利不是一面倒的大胜,而是用积小胜成大胜的办法,让日本领会到不能承受之重,从而放弃再战的欲望,在东亚保得太平,给中国发展留足时间。所以,朝鲜战争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军练兵的最好的试验场。

  连续遭受重损的日本大本营也是憋了一股劲要用陆军主力与人民军决战,从而摆脱战场的不利局面----尝过分兵作战而被分割包围苦头的日军作战部决心用全部老牌陆军师团与人民军会战,7个主力师团抱成团从南向北向汉城方向靠拢,倒似显得不急于解救被困的第6及第19师团残部。

  无论日军怎样行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