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9章 选择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正史上,直奉两系可是为此打得不亦乐乎,也有了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的失利。但现在,不会了…

  正是在这一情况下,张汉卿不失时机地提出:利用这次契机,倡言南北和议,建立一个由直、奉、皖及西南各系军阀连同孙逸仙为一体的联合政|府,至少在形式上完成中国的统一,而后各凭实力,角逐中央各职----本来是北方政|府一头热的事情因为这次事件变得可行起来。

  接到少帅的意见,转而支持张汉卿的只有孙烈臣和郭松龄。

  张汉卿凭着他对历史的了解,加上自己这几年的身体力行,已然对大势了然于胸。他于8日、9日10日连续召开人民党政治局会议表达意见:“当初袁世凯的势力如日中天,连孙逸仙先生也得甘拜下风。

  可是呢,他走错了一步棋,他忽视或者说小看了一件事,于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这件事就是民望。

  中国自民国建立,欧美文明思潮汹涌而入,皿煮之风日盛,舆论之力大到有史以来的最高位,而且这仅仅只是开端。这种民势,如同洪水,只可疏导利诱,而不可逆世而为。‘五四运动’彻底地表明工人学生的影响力之巨大。

  而只有孙先生看到了这种趋势,所以他能够发动群众,以手无寸铁之身,创建国民党,并获得民众源源不断的支持。

  目前的局面是孙逸仙国民党、直系、奉系三足鼎立,我们得天时、与直系共得地利,孙逸仙得人和。

  不久前孙逸仙先生被迫去职退往上海,正是我们加以利用的好时机。只要树起孙逸仙这杆大旗,有东北这块厚重的根基,打败直系、入主北京不是难事。

  孙先生虽然目前无兵无钱无权,却是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人民军、人民党以‘三皿煮义’为口号,短短年余便平服了西北、华中、华南的大片地方和各方归附,就表明他举的旗帜,得军心,得民心。

  直系虽然暂处于弱势,但并非不堪一击。直、豫两省各有三千万民众,兵力动员后劲充足。曹苦心经营多年,吴佩孚更是一大枭雄,生死搏斗之间,难免杀敌一万,自损七千。

  人民军刚刚平息华南局势,广西、云贵川边境漫长,消耗了诸多兵员;由于占地极大,致使军队分布极广,无法对直系形成拳头做到与奉军成南北夹击之势。

  经济上百业待兴,要想完全拥有,尚需东北大力在资金、技术、设备上极力支持。由于人民军所占地盘都未收心,一旦战争打乱发展进程,人民军内部有不稳之势;此外又要防备日本人的突然袭击,实不宜在此时起大的战端。

  为今之计,当力邀孙先生北上,商讨‘和平统一’之策。父亲首义,必然先得民心,谅直系人马无法拒绝。孙先生到了北京,自然不甘受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