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7章 转折(二)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万吨物资!

  一节车皮35吨(按散货最低算)。每天需要发行4300节车皮,或者30艘万吨轮(标准万吨轮实际载重约5千吨),如果用正在集中全力制造的十轮重卡标准的25吨载量算,则需要24万辆/次卡车转运才能满足(卡车补给最大是距离火车站和码头两天路程,来回就需要4批次才能确保天天得到补给)。

  再加上消耗比,战时实际每天要消耗30万吨物资。这个量是相当大的,基上是战前全国每天总产出的两成要被中亚战事吞掉!最后还有乱七八糟的援助、军事建设和东南沿海防务、南洋等消耗。总的算来。五亿多国民需要每天从碗里刨出四分之一才能满足这场战争的需要!这也是为何各国除非是没办法,否则均不愿意两线作战的主因。由于中亚无法海运,面对数千公里的陆地补给线和巨大补给量,传统陆地运输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所以他需要全新的补给方法和模式。

  而这个方法,就是后世使用的现代物流体系和简单量大的标准化集装箱模式。

  鞍山钢铁厂是全国第三大粗钢基地,隶属北方工业集团。坐拥鞍山煤铁资源的鞍山钢铁公司每年可以提供500万吨粗钢,仅次于长春工业公司的中法钢铁厂600万吨和包头钢铁集团的520万吨。再加上当涂370万吨。西北钢铁公司300万吨、六盘水290万吨、黑龙江(在近俄国阿穆尔州)钢铁厂260万吨、汉阳250万吨、湛江200万吨、新杭州湾钢铁厂120万吨,重庆110万吨。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和十年私有化自由发展期后,共同构成了国家的钢铁脊梁。

  只是随着大战爆发,这个脊梁还是不足。截止去年,因为战争提前爆发,美国钢产量已经接近5500万吨,英国1300万吨、苏联1700万吨,德国2000万吨,法国530万吨、连日也因为提早南下得到马来亚铁矿,产量已经增至370万吨。简单看粗钢产量,民国确实是世界第二,但放在大背景下却很不够。撇开人均来说,由于中亚战场距离遥远,交通条件恶劣,所以军事用钢铁消耗是英德国的25倍,苏联的15倍。某些方面说难度甚至比美国跨大西洋的消耗还大。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美国钢产量借二战暴增一倍,是因为身因经济危机大量闲置,所以产能余量很大,而民国已经维持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产能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余量不足。加上钢铁业是投资和回报较长的行业,除了国家扶持和自己外,不会有太多人投资这个领域,所以根据工商部的预测,五千万恐怕是一个峰值。

  目前鞍钢的最主产品除了传统型材和造船钢外,另一个任务就是制造标准陆地型集装箱。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