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五九章 大国之路(二)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青年会。虽然没赶上第一批公派生的大好时光,但还是靠自己的努力从数十万全国青年会会员中脱颖而出。在1913年年初公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和工商管理,在此期间他还选修了地理和自然。

  美国是西方世界中仅有几个没遭受欧战影响的国家之一。所以四年的学业辛苦却又充满乐趣,回国后恰好遇上国社青年会招募自愿前往保守和偏远地区的老师。

  想当年,西南刚开始的艰难岁月中,主席都毅然决然推动免费教育的事情让大家很感动。九年的免费教育、工厂夜校、乡村扫盲补习班等等,都差点将当时弱小的西南财政压垮。但在数年后的今天,西南却已经全国成为识字率最高的地区。“西南要成为榜样,国社要承担起振兴国家的责任,年轻人更应该成为时代的先锋!”这句青年会成立之初的主席讲话,已经成为每位青年会党员的座右铭,在这个热血激昂的年代中,他也毅然决然选择来徐州,一个并不偏远但却充满了保守思想的城市,当起小学老师。

  在青年会眼中,主席是那种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的行动主义者,他也不是那种空谈理想的人,在建立起国社思想的同时,也深知吃饱肚子的重要性,所以他推动政府提高了自愿去偏远地区执教的老师的待遇,使每人都能获得每月30元的工资,还配发一辆自行车,国社青年会每月还会给予2元的志愿者补偿津贴。

  且不说相当于士官或工厂老师傅的工资,仅青年会每月的2元津贴就能购买20多斤大米,这已经相当于徐州中层人家一月的口粮了。虽然他自己家不算殷实,但哥哥自从进入重庆工业集团钢铁厂当工人后日子也好了很多,所以每月除了给家里寄15元外,其余大部分都用在吃饭买书或者帮助那些贫苦农家孩子。

  “杨老板。”

  最近苏北佃户和地主风波并未让城市停顿,相反随着很多记者和官员抵达徐州城还热闹起来。程诚把车停在一家专卖文房四宝的小店门口,小店老板看到程诚连忙亲自跑出来鞠躬:“程老师您来了,又是去给学生送练字纸?”

  “是啊。”程诚点头道:“读书不要钱,可用纸也不便宜,我们这些人能帮一些是一些。”

  程诚是这家店的老客户,所以老板知道他每次买的纸都是送给那些穷家小户的孩子们用。虽说每次都是价格便宜量足的黄麻纸,但数百学生每月光是这项开销就要好几块钱。于是亲自将厚厚一捆黄麻纸放在车架上后,想想又多加一叠才说道:“程老师,老是让您这样破费。可别把娶媳妇的钱都花光了。”

  “您也老是多加一叠,不怕折了本回去跪床头?”

  “哈哈程老师真会说笑。都是些糙麻纸罢了,只可惜我店小,要不然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