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章 返回大同_大明最狠总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傍晚,那名队长回来了,低声告之姜瓖,三名士兵已解决,尸体和马匹都找地方埋了,做得干净利落。

  十一日,接近傍晚,大同城北门。

  张发可、卢邦南带着士卒们,在这里迎接姜瓖的到来。

  不多时,只见北边官道上,马车队伍出现了,为首之人正是姜瓖。

  两人快速迎了上去。

  “姜总兵,你总算回来了!”

  姜瓖回来,两人才感到有主心骨。

  姜瓖笑笑道:“成功解决范永斗,得了许多粮饷回来。卢参将,招兵招得如何?”

  卢邦南道:“启禀总兵,一个月二两银子,这么高的军饷,许多人都抢着要当兵,按照总兵要求严格考核,已有三千余人考核过关。”

  姜瓖征兵要求,年龄为18至28岁,身体无残疾,不能太矮,再过来是力量和体能考核。

  力量考核为举重物,体能考核为长跑,姜瓖都给出了相应的标准,许多报名考核不过关的被淘汰。

  张发可道:“大哥,李参将那边也有消息传来,在朔州成功查抄三家汉奸家产,第一批财物昨天已运到。”

  朔州距离大同更近,比姜瓖更快运送过来很正常。

  张发可再压低声音道:“大哥,回城后我再向你细细禀报。”

  姜瓖点点头。

  这些内情只能最核心的人员知晓。

  姜瓖带着队伍抵达北城门外,这里施粥仍然在进行着。

  施粥已进行了超过十天,这些饥民每天能喝上三碗热粥,气色好了很多。

  姜瓖发现,饥民数量已明显增多。

  根据卢邦南说,这些饥民中,凡是在适龄范围内的男人都报了名参军,只有少数考核过关被成功录取。

  卢邦南又说,目前的饥民数量,比姜瓖出发时增加了好几倍。

  对于接受施舍的饥民数量,有相应的人进行粗略统计。

  “姜总兵来了!”

  饥民都向姜瓖望来,每人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马车有序进城,姜瓖在这里停下。

  “谢谢姜总兵!”

  “姜总兵是好人啊!”

  “要是没有姜总兵,我已饿死了!”

  …………

  姜瓖不可能无限期一直施舍下去,不可能养闲人,得让饥民们干活获取报酬。

  “父老乡亲们,我相信你们都不是懒惰之人,你们之所以饿肚子,是因为没土地耕种,又找不到活计。我给你们活计,只要好好做,不仅可以吃饱饭,还有月俸领取。”

  饥民们轰然叫好,他们都不是好吃懒做的人,每人都希望有活计养家糊口。

  “大同镇兵器作坊,需要许多工匠,没干过的也可以!”

  在明朝,兵器制造由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等部门负责。

  除了这些中央朝廷直辖部门外,亦有地方武器制造局,这是在中央朝廷监督下进行,特别是火器的制造,监督得更严格。

  这种性质是:边镇向朝廷要钱,自己制造武器,朝廷严格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