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 大力发展骑兵_大明最狠总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年,若贸然更改,会让士子们很不适应,恐遭到非议。”

  对于这种话,姜瓖有些不高兴,驳斥道:“对于不合时宜的制度,就得更改。大明立国近三百年,就是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改革,没有革除不合时宜的弊政,才导致日落西山。如若本王不适当改革,如何让天下恢复生机?”

  古代科举的科目主要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八股文,包括试帖诗、经纶、律赋。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

  科举制度的实行,有积极性的一面,自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来自现代的姜瓖,要在各方面大刀阔斧改革,科举制度是重要一环。

  朝臣门看到姜瓖不高兴了,没有人再敢唱反调。

  内阁次辅蒋德璟道:“目前,朝廷管辖之地只有北直隶和山西,恐怕没多少人参加科举。”

  姜瓖道:“能来多少是多少,科举必须尽快恢复,这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要让天下看到,大明朝廷一切正常运转,看到本王主政后的励精图治,让天下人感受到朝廷治下的勃勃生机。”

  在朝会过程,皇帝朱慈烺大多数时候不发言,只是象征性参加而已,一切事务由姜瓖和朝臣商议解决。

  这时候,姜瓖走下台阶,走到两侧朝臣中间的前方,扫视两侧大臣一遍,继续说道:“有功名之人土地免税,这政策有很大弊端,使朝廷收不上田赋。用高俸禄替代土地免税,这是很好之法,有不少明事理之人已选择高薪放弃土地免税。赵天麟、冯厚敦、瞿式肆、金堡、陈子龙、张煌言、张同敞等人,率先做出了好榜样。本王希望,诸位同样可以做。”

  收回军田、没收侵占军田地主的八成田产,这些土地粮食产出,除了满足军队粮食所需外,所剩余的不会太多,无法支撑姜瓖的财政开支,他虽然有不少存银,但要是没有正常的财政收入,估计在2-4年后便会消耗完。

  说完后,姜瓖又在扫视众臣一遍。

  这时候,朝臣们都低下头,不敢面对姜瓖的目光。

  姜瓖道:“诸位,若主动选择这样做,将会世人称颂,本王记他一功。”

  说毕后,姜瓖在大殿两侧臣子中间来回踱步。

  除了私底下称呼姜瓖为主公的人外,以及主动放弃免税田的郑三俊、张国维,其余臣子皆低下头。

  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谁也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所谓的功劳,顶多给你官阶升一级,岂能跟土地免税这巨大利益相比。

  偌大的武英殿,安安静静,只有姜瓖走动时的细微脚步声。

  没有其他人愿意,姜瓖并没有失望,他原本就不抱多大希望。

  除非用强制手段,要不然谁会主动放弃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