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三章 精盐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的木炭,是将炭在高温下,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原料有煤炭、竹炭、木炭、核桃壳和椰子壳等。其中核桃壳和椰子壳效果最好……”

  李佑科普了相关知识,然后说道:“父皇,无论是海盐、湖盐、井岩还是岩盐,儿臣都有办法提高产量和品质,今后大唐绝不会为了食盐的问题困扰了。”

  食盐匮乏,历朝历代都是常态,因此,朝廷才会实行盐业专卖。

  盐业的收入占到了朝廷税赋收入的很大比重。例如,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将食盐每斗由11文提高到了110文,整整涨价了十倍,食盐的收入占到了朝廷全部财政收入的七成。

  李世民大喜,他立志要做千古一帝,国家不缺盐,就是亘古未有之盛大功绩。

  李佑建议,今后朝廷对于盐业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存,要重新规划,要由重臣来负责。

  当李世民让李佑主持此事的时候,李佑推荐了太子李承乾,得到了李世民的批准。

  长孙无忌对李佑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最后,李佑拿出了与慕容翎签订的协议草案。

  对于大唐占了吐谷浑盐业的七成,众人都很满意。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建议,我大唐就以护盐的名义,派军队进入吐谷浑,等退去了吐蕃人,大军直接开进盐湖,进行屯田,呃,屯盐。

  这样,就可以在吐谷浑堂堂正正地驻扎一支大军,开发湖盐,同时控制吐谷浑的局势。

  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吞并吐谷浑。”

  古人出兵讲究名义,房玄龄赞成道:“陛下,臣以为这样稳妥。”

  大唐是只猛虎,李世民对于拓土开疆十分热衷,大臣们也各个都不是善茬。

  李世民赞道:“民以食为天。这饮食果然是个大学问,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啊。”

  ……

  李泰最近十分忙碌,张罗准备着测试题目。

  李泰所出的测试题目每个都不简单,花掉了李世民的一大笔钱,不过,这些题目奢华有趣,李世民也不在乎钱了。

  鸿卢寺客舍。

  禄东赞带领吐蕃使团前来长安,就是要达到与唐朝结亲的目的,进而与唐朝签订和平协定,使得唐朝不能撕破和平协定,干涉他们吞并吐谷浑的计划。

  由于两国往来较少,彼此不十分熟悉,尤其是唐朝不熟悉吐蕃,使团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宣示吐蕃的强大和发达,让唐朝有所顾忌。

  唐朝是泱泱大国,吐蕃人对于唐朝的熟悉程度远胜于唐朝对吐蕃的熟悉,唐朝人普遍认为吐蕃人野蛮落后,对他们十分轻视。

  唐朝采取测试的方法,正中了吐蕃人的下怀。禄东赞要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唐朝人不敢小觑他们吐蕃人。

  禄东赞可是个超级考霸,从小到大所有考试都是以一名。他不仅聪明好学,还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李泰没闲着,禄东赞也没闲着,他千方百计地打探有关测试的消息。

  这天,一个吐蕃商人说道:“纰论大人,我已经打听到了公主殿下奶娘兄弟的下落,给了他一大笔钱,公主殿下的体貌特征,我都记下来了。”

  说着,递给了禄东赞一张写满了字的纸。

  禄东赞赞扬了他,并且赏给了他很多的钱。

  不久,禄东赞又得到消息,说御花园附近出现了很多马匹,还有不少拉着圆木的马车。

  齐王府。

  李佑也没闲着,他忙着研究如何下套来坑禄东赞。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