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章 客卿之位_武破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一个契机,便能弘扬开来。

  迦叶突然起身,对着苏辰打了一个稽首,叹道:“施主果然是有大智慧之人,合该与我佛有缘,今后若是得空,施主可多多来我清凉山喝茶论佛。”

  苏辰却是白了他一眼,忽然正襟危坐,对着迦叶反问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哐当!”

  这看似反问,实则是诘问,一首偈语一出,迦叶灵魂一颤。

  如果方才那几句偈语只是让迦叶心头一震的话,那么这几句话一出,迦叶顿时灵魂都发生了颤栗。

  前面几句偈语说的是,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而后面,则说的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一种出世的态度。

  迦叶听到此言,只觉得灵台清明,神魂清澈,一瞬间碧空如洗,原本一直困住的他瓶颈也有了松动的痕迹,而一直困住迦叶的瓶颈不是在武学,而是在佛学,也就是知见障。

  瑜伽六十九卷二页云:所知障者:谓如有一,心怀变悔;依因净戒,不生欢喜。不欢喜故;不生适悦。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无如实知,无如实观。由此因缘,名所知障。

  所知障者:于所知境不染无知。障一切智,不障涅槃。虽有此障;见声闻等,得涅槃故。

  迦叶携佛经入大汉,对道家的学说也精研颇多,越是如此,所知所闻就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佛家修的是来世,道家修的是今生,佛家讲的是生死问题,道家讲的是生活问题。

  随着修为越来越高深,迦叶对佛法的领悟反而落了下成,是以近百年来,他进度甚缓,今日被苏辰一朝晨钟暮鼓,忽然顿悟,从此之后便是万里无云,身处大自在。

  如此大恩,却不是区区一颗地藏丹能够报答的了,迦叶再次打了一个稽首,诚心地谢道:“多谢施主当头棒喝,施主天资卓越,不入佛门实在是佛门一大损失,不如施主暂为我清凉寺客卿如何?”

  或许这次真是怕他拒绝了,没等苏辰回答,就听迦叶急忙解释道:“施主成为我清凉寺的客卿,不影响师承,反而可以享受清凉寺提供的一切便利,地位与我等同,你我只需师兄弟相称,平时随意往来,没有固定的要求,只希望施主能够偶尔来此交流一番,如此便是迦叶之幸。”

  “那就叨扰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能够拉一张虎皮做大旗,苏辰何乐不为,更何况与迦叶这个大高手拉上关系,打上了清凉寺的烙印,相信在他初期创业的时候,好处不少。

  想明白这个问题,苏辰对着迦叶拜了一拜,算是见礼:“师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