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致富典型经验介绍_一颗浅浅星(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困境所束缚,从未被失败击倒。我想,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插上致富的翅膀。

  最初我选择了边种地边做小买卖的方式,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经商,这样我一方面积累了虽然不很多但却十分必要的资金,同时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是,农业是基础,没有农民的富裕,终究是虚假的繁荣,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所以我想,应该创造一种环境使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既能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又能为广大农民致富铺路,同时也带动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才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事业。

  经过几番选择,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生猪收购上,当时农民养猪的热情远不及现在,大型养殖户少,分散养殖较为普遍。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猪的销售也就成了问题,常常有想卖猪的找不到收猪车,收猪车也不能及时收足生猪的情况。于是,我开始为二者牵线搭桥,保证收猪车及时收到生猪,养猪户能及时将猪卖出。这样,收猪车开着空车漫无目的到处乱跑的时候少了,养猪户到处联系买主的时间也省下了,双方的效率都提高了。

  由于生猪的销路畅通,价格较好,促进了家庭养猪业的大发展,同时带动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扬。我通过多方联系,又与北京某饲料公司在本地的总代理,每年经销饲料上千吨,覆盖了整个辽西地区。十几年来,我经手的生猪销往北京、河北等地,达十几万头。近几年我还为广大养猪户引进优良仔猪,使养猪户的收益有了很大提高。

  我本人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每年收入都在十万以上,2001年花三十多万元翻盖了房屋,最近又花了三十多万元购置了家庭轿车,我自己步入小康之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我还组织了一支抓猪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或多或少算是为家乡做的一点贡献吧。当然我更希望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多多少少再略尽一些绵薄之力,也就无愧我心了。

  (王海军整理)

  身残志不残勇闯致富路

  **镇晏家村王忠洲

  我叫王忠州,是本镇晏家村三组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1岁,是一个残疾人,有一个孩子,3口人,我身残志不残,在十来年的养猪创业道路上,凭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道路的,从开始养几十头猪小打小闹发展到目前年养500—600头猪,2003年出栏肥猪300多头,获纯利5万多元,今年可出栏肥猪5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