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8章 高产的学者_娱乐之最强大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法置信啊!

  况且,发表人还是个国学专家,跟心理学没有任何关系,即便这个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凡!

  面对一边倒的舆论,李凡合上手机淡然地道:“这学期的选修课安排给我看一眼。”

  室友们纷纷大惊:

  “啊?他们在质疑你啊!”

  “李凡,你就不想说些什么么?”

  “网友们都说你这篇作品完全是在胡扯,你这么淡定,难道你这个寒假修了个仙?”

  ……

  李凡之所以淡定,有两方面原因:一,这篇研究所产生的一边倒的质疑,他早已经在预料之中了,毕竟那两篇研究报告在前世也遇到了同样的境遇。

  二,和网友们有什么好争辩的,本身学术水平教育背景大家都不对等!就好比小学生说1+1等于2,数学高材生偏说不等于2,怎么交流?

  自己解释的东西网友们都理解不上去,李凡还会傻乎乎地去试图改变网民们的想法?

  学术交流,一定是在双方水平对等或者接近的时候,才能进行,否则就是空谈。

  李凡懒得回应,从室友手中接过这学期的选修课安排表后,便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选课。

  ……

  关于李凡这篇作品的讨论,因为李凡特殊的身份,整个网络上的讨论愈演愈烈!

  很快,心理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无一例外,基本全部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京师大心理学教授李刚,发表长微博进行系统分析:

  “李凡的研究具有多处问题,取样带有倾向性,并大量地进行了推理和揣测,极不严谨!

  Error、Poer以及Bias都存在严重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篇幼稚的初级的研究报告。”

  李刚教授所指出的研究报告的不严谨性,这个李凡也承认,因为李凡没有必备的实验条件和科学团队支撑。就靠他老哥一个,他也做不到对每一个研究成果进行彻底性大规模的研究。

  所以,对其他学术成果的验证上,李凡的样本量很小,而且都是取自于身边的同学。

  甚至有些学术成果的正误,李凡不得不进行合理推测,并得出个人结论。

  这个“合理推测”没人认可,在大多数专家们的眼中,什么是“合理推测”?那不过是李凡这个心理学门外汉的臆想。

  李凡这篇学术研究的最大软肋就是:受限于个人身份,他不可能有完备的实验条件,做不到详尽严格的验证过程,并在报告中多次地进行推测,使研究报告说服力不高。

  这也的确没办法,李凡毕竟不是大教授,没有自己的科学团队。总不能为了验证一个结论的正误,去调查成千上万的人吧,他不具备这个条件啊。

  李刚教授发布微博后,浙大心理学讲师欧阳震南再度跟进,继续就李凡这篇文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李凡低估了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