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4章考试_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国家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和建议?

  他平时就在收集这方面的信息,顾青云仔细考虑了会,很快就有了切入点。

  他想到如今商贸的红火,夏朝的茶叶、布匹、瓷器等传统的出口商品销售良好,为商人们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如此一

  来,江南等地的农民就大量种养蚕桑,比起种粮食的收入高多了。这不是不好,事实上,如今的布匹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商人们就四处鼓动,恨不得所有的人都种养蚕桑,所有人都进入他们的纺织坊干活。为此,那片地区还出现了大量全职的纺织工人,要不是技术跟不上,布匹的产量肯定比现在增加。

  对此,朝中还有人忧心忡忡,觉得江南地区的人道德沦丧,已经不安分了。

  这些事还轮不到自己操心,顾青云只是想到同年信中所说的事,这几年粮食的价格比以前高,大大小小的人都能在这种商贸的盛宴中得到一部分利润,虽然最底层的农民得到的利益很微薄就是了。

  眼看着时间快不够用了,顾青云连忙写下自己的策论,他在策论中着重提到了纺织产业要进行技术革新,让纺纱机更加先进,能进一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力。对此,提出的建议是可以向全国的人用重金悬赏更先进好用的纺纱机。

  顾青云总认为,只要金钱的诱惑更大,这片土地上的人这么聪明,应该会有人发明一种更为先进的机器。

  除此之外,对于本朝的造船技术,即使已经好到一定程度,他回一趟林溪村也只需一个多月,可十几年过去,船只的技术还是没有明显提高。

  写到这里,顾青云又重申自己的海权论,只是相对于殿试的那篇,经过多年的思考,今天的这篇更为完善。

  洋洋洒洒的,顾青云看着自己写下的两页纸,又看了眼最前面的漏壶,决定还是先誊抄上试卷,最后一首诗留到最后写,免得最后时间不够用。

  耳边传来沉重的呼吸声,顾青云侧头不经意看了下,发现是龚凤鸣正在奋笔疾书,四月的天不冷不热,他的额头去布满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顾青云皱皱眉,没再多想,用最快的速度誊抄完策论,再看时间,还剩下不到半个时辰,用来写一首诗,差不多足够了。

  经过这些年的锻炼,顾青云写过各种类型的诗句,送过无数篇给别人,其中的质量有好有坏,不过只要没有正式出版过,没有送过给别人,自己还可以再用。

  抓耳挠腮,凝思苦想,还有一刻钟考试时间结束,顾青云就已经写完了。

  哈哈,自己写诗的水平貌似又上升了,不错不错。不过一想到自家的小石头,他就有些郁闷。貌似自己儿子写诗的能力比自己强多了,中秋节全家一起玩诗词相和时,小家伙作诗的速度比自己快,要不是自己储备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