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五章 闽中变法(三)_骠骑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给皇帝上达密报之外,韩东清没有给陈胜任何的干涉。对于陈胜在闽中的强硬手段,有些明显是违反了秦法,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是看到陈胜这样的手段,韩东清才明白,为何皇帝会委派陈胜当这闽中郡的郡守。因为这个地方恰好需要一个足够刚硬又能够游刃有余的人。毫无疑问,陈胜在刚柔之间,尺度把握得非常好。因为杀了一批反抗者之后,陈胜将没收而来的土地财富,充当了当地救济和教育的基金,用来育老救残和教育启蒙儿童。

  陈胜特别重视教育。但是当地识字的人不多,连教书先生都得从外面输入,这让陈胜的教育推广非常不便。最后还是李左车想出了办法,让闽中郡各村寨派出年轻人到县衙或者当地学府集中就学。所学的知识也足够简单,只有当朝书法大家太史令胡毋敬编写的《博学篇》和赵高编写的《爱历篇》。里面都是大秦小篆最常用的字体。

  这些各村寨派出的青年,官府有发薪金,同时免去家庭里一切税赋。所以各村寨的年轻人,都希望能够轮上自己。除此之外,陈胜还规定,每半年一次考核,各村寨接受教育的儿童如果在官府的考试之中获得了优秀,那么整个村寨都会得到官府的褒奖和奖励。所奖励的,都是当地极度匮乏的农作物种子和铁器。

  陈胜的举措,大大地刺激了闽中各地对教育的重视。在闽中各地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在村寨的大树下,在辛勤劳作的田间阡陌旁边,都会有着村寨里同样识字不多的先生们认真地在沙盘里画着字符,而周围则是围满了七八岁乃至于十七八岁的青少年。

  对于这些当地学官来说,若教育不好,官府可能会剥夺他们的资格。那么就会少一分薪资和官府赋予的种种权力,而学生们也知道,倘若自己学不好,那么家里就得不到官府的津贴,自己也就更不可能进入官府设立的学宫,进去学习真正的知识。

  各村寨的族长更清楚,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自己依旧死守旧时的陈规,那很可能被官府围剿。就算官府没有采取那些要命的举动,仅仅是不给自己发放粮食种子和铁器,这一项就已经足够致命。因为别的村寨拥有这样的工具,生产能力可以增加数倍,那么可以养活的人就更多,到时候力量就更加强大。除此之外,那些进入学宫的孩子,按照官府的说法,日后要是成绩优秀,是可以进入官府,成为官吏的。这样就更加不得了了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村寨的利益,各村寨的首脑们对于官府所推行的教育政策极度拥护。

  当然,这一切推行起来,进度并不可能太快。而且推行下去,需要大量的成本。凌素韵支持过来的二十万金转眼被陈胜挥霍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