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开启钻探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的采油设备,他们只答应了一个。

  此时的油井大火,基本上都已经熄灭了,超过半个月的油井燃烧,不知道多少吨的石油,变成了热量,燃烧殆尽了,在井口燃烧,肯定不可能是完全燃烧,石油大部分化成了碳,弥漫在空气之中,让空中的污染物颗粒变得多了起来,即便是远离燃烧现场,都隐隐有一种刺鼻的味道,在近距离的话,甚至一般人闻到这些味道,会头晕,呕吐,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其实在燃烧的核心位置,真的是一片毒气污染的地方,在石油之中部分矿物,比如说,硫磷之类的,这些矿物不完全燃烧之后,就会化为有毒气体,冬季里没有什么大风,更没有降雨,这些污染物会停留在这一片区域,燃烧的烟雾完全散去之前,在测量这一片区域的污染物超标的情况下,所有在当地施工的人员,都必须带着防毒面具。

  在扑灭火灾的时候,就有大量的防毒面具,在获得了德国的认可之前,也有地质学家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获得批准之后,更是如此,数以百计的中国地质学者,加上工程师工人之类,频繁的进入到目标区域,就地貌,地形,甚至是之前的数据进行评估和汇总。

  德国人没有阻挡中国人,对于巴库来说,越早一天的恢复,越早一天的投产,代表着德国的财富增加,对于中国也是如此,巴库恢复的越早一天,可以越早一天的获得原油储备,这可是世界级的大油田,一年保守可以生产5000万吨,只有中国能够获得一半,一直都制约着中国的石油危机,将会不复存在,哪怕未来中国彻底的普及了机动车,也是同样的。

  德国吐口让中国在一口日产2500吨的油井上面,先使用中国的设备,中国的行动也在继续,哪怕是带着防毒面具,也把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做完,灭火队抵达巴库之后,后续的设备已经过来了,双头采油机,已经在国内证明了效率,不可能比单头的提升一倍,却最少增加7成,在特定的油井,可以提升的更多,这样的效率,对于急需石油的中国来说,才是最重要,只要每一个巴库的油井都用上了双头采油机,生产量必然会增加,在一个3000万吨年产能力的油田上,哪怕是1%的提升也极为可观,比之前中国的储备要多的多。

  设备从伊斯坦布尔运过来需要时间,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还有一个简单的公路,大量的载重汽车,用了3天的时间,把各种的采油机械都给运上来了,一共120套,堆积如山的设备,占据了一个巨大的空场,德国方面没有多说什么,却主动的给中国人分配了一个仓库。

  虽然,德国只是吐口,让中国在一个油井上面实验,可是对于采油设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