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三镇新军_大清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鸿章调任户部尚书,授保和殿大学士,左宗棠也授了武英殿大学士,准予回乡养病,虽然这都是难得的荣宠,要知道大学士已经是清朝最高的官位,历来非翰林出身不授,但如此一来两人都放下了军权,这不禁引起了很多人的遐想。

  或许他们本人也会有些想法,虽然方怀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两人统筹全局的能力和声望,但让两人离开军队也是他的目的之一,两人在京中,楚军和淮军就不会反。尽管历史证明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不轨之心,但他不得不防,因为他本身就在改变历史。政治就是制约与被制,有了制约就可能是忠臣,能臣,没有制约就可能是奸臣,佞臣。更何况两人离开军队就少了许多被攻击的借口,做起事也能少很多顾忌。

  对方怀提出的从楚、淮两军中选拔精锐编练新军的计划,两人都非常支持。而在方怀向他们询问领军人选的时候,左宗棠保举的是刘铭传,李鸿章保举的是聂士诚,让方怀在意外之余有感到惊喜。

  这两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称得上拥有赫赫威名,刘铭传在中法之战中困守台湾,仍数败法军,让法军占领台湾作为前进基地的企图没有实现;而聂士诚甲午战争中随直隶提督叶志超入朝,扼守辽东大高岭,与日军激战十余昼夜,收复日据连山关,击毙日将富刚三造,以功授直隶提督。

  有了这两人,自己的计划又进了一步。

  楚军和淮军士兵大多出身穷苦百姓,没有沾上八旗绿营那些老爷兵的毛病,且长期和太平军捻军作战积累了不少战斗经营,军中一些军官受过正统军事训练,两军的火器也是国内最先进的,是近代化水平最高的部队。不过两军还远远称不上精锐,或许在国内已经是无敌了,但跟欧洲列强的那些陆军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不过这两支军队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在方怀的计划中,这两支军队是要达到能抵挡住同等兵力下德国陆军的水平。这不仅需要更换更犀利的火器,更重要的是提高这两支军队的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各种战术素质和精神素质,要让他们知道是为国而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血性。拥有高超的战术水平和顽强斗志的军队,放在哪里都是可怕的。

  不过方怀的计划却因为一道奏折而增加了一支部队。

  这天早朝上,刑部侍郎孙毓汶站出来道:“启禀圣上,前日陕西铜川知府参湘军借剿灭捻军为名洗劫当地富户,致使民怨纵生。陕甘总督曾国荃却说查无此事,还斥责其‘防碍军务’,请圣上裁断。”

  “湘军?”湘军不是早就被裁撤了吗,方怀看了看恭亲王奕忻和李鸿章,两人神色平静,似乎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方怀还没想出其中的所以然来,又一个人站了出来。

  “臣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