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的壮汉们一直是明朝的金牌打手,在边疆发挥了巨大的用。靖难期间,更是屡次为朱棣抛头颅洒热血,顶着弓箭和火铳冲锋陷阵。

  朝廷防备三卫不驯,也给予三卫各种优待。

  历史上,整个大宁都曾是三卫的牧场,孟横空出世,牧场没了,三卫获取的财富却是翻番。

  “两个三个告不赢,整个兀良哈都不满,朝廷定不能等闲视之!”

  乞列该是第三批进京的,先前两批朝贡队伍打下不错的基础,已有中官和锦衣卫到大宁勘察情况。北京巡按御史和监察御史都吃了挂落,北京六部也没能幸免。

  大宁布政使司敢对课税司动手,是动了皇帝的钱袋子!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听之任之?

  中官和锦衣卫回京之后,皇帝的敕令立即下达,六部天官以下都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天官们很是憋屈,一口老血涌到了嗓子眼,大宁都指挥使换人,布政使司设立,都是南京六部得好处,出了岔子却是自己被问责,这叫什么事!

  以资格最老的户部尚书为首,北京行部纷纷上疏天子,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总结为一句话:“陛下,臣冤枉啊!最该被-抽-的是南京六部那帮-孙-子,不是臣啊!”

  在兀良哈和北京行部的联手打压下,大宁布政使司还没真正抖起来,就被按趴下了。大宁都指挥使杨兴被都司上下彻底架空。

  都指挥同知和佥事笑里藏刀,毫不手软,除了拿着官印盖章的职能,什么都没给杨兴留下。

  朱旺被张贵架空,有孟伯爷架着云彩从天而降。

  杨兴站错了队伍,错估了形势,苦果只能自己尝。被人揍趴下,绝没有另一个兴宁伯能把他扶起来。

  回京之后,孟才得知大宁城发生的种种。

  天子令他居在北京,仍掌大宁事,八成是对新设的布政使司不满到了极点。可以想见,下一次殿试之后,南北六部人才充裕,大宁布政使司也会彻底大换血。对此,除了孟,北京行部同样乐见其成。如果能从顺天府调人,那就更好了。

  不过,对现在的孟来说,大宁的事可以暂时放下,如何从传言中脱身才是最紧要的。

  听到乞列该在会同馆-暴-揍-传闲话的鸿胪寺列班,孟既高兴又发愁。

  高兴的是,有人帮他出了一口气。

  发愁的是,传言愈演愈烈,更加无法摸清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文臣,武将,勋贵,宗室,藩王,甚至是……外戚。

  天子令彭城侯戍兴州,令平王就藩,却将平王世子留在京城,理由是为了朱瞻基的学业。高皇帝年间有此先例,朱高炽也曾独自留京同太孙一起读书。

  汉王世子朱瞻壑也在京城。以朱瞻基年幼为借口推脱,压根说不通。

  更值得注意的是,继坤宁宫之后,太医成了平王府的常客。

  “平王妃病了。”

  简单五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