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七、留学生_双鹰旗下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这句很感人的话只是电影《甲午海战》里的台词,只不过由于吴维出访远东的影响,华国第一批160名赴欧留学生1872年就抵达了亚得里亚海底部的的里雅斯特港,开始了他们在欧洲的留学生涯。

  根据吴维在远东时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洋通商大臣所签署的协议,华国选派的留学生在赴欧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奥地利方面完全承担。每年华国所选派的160名留学生中,包括陆军留学生50人,海军留学生30人。

  只不过当这些来自东方的留学生们一下轮船就有些懵了,怎么他们留学的奥国变成了德国?而且连国旗也换了,中间又加了一道红色。

  好吧,第一课需要给他们先讲讲欧洲的历史。

  八十名寻常的留学生由领队郭嵩焘、李凤苞、徐建寅等清国官员负责管理,被吴维安排在的里雅斯特专门设立的预科学校先学习两年,然后再进入奥地利和德国的各所大学进行学习。而学习陆军和海军的留学生则先被扔进了伊斯拉里亚半岛科佩尔的海军陆战队训练营,先进行为期一年的新兵训练,其后再入帝国海军学院或是特蕾莎•玛丽亚军事学院学习。

  由于海军学员分别来自天津水师学堂和江南水师学堂,原来历史上那些北洋舰队耳熟能详的名字不见了,陆军的学员中也是没有一个能听说过的名字。倒是郭嵩焘和李凤苞、徐建寅倒是很有名,只是前两位本来很有前途的官员,作为华国外交领域的开拓者在回国后都被指责为“汉奸”,彻底是绝了仕途上进之路。

  而徐建寅同是吃技术饭的,也是受“戊戌变法”的牵连,其后被张之洞请去主持汉阳兵工厂,于1901年因试制无烟火药引起的爆*炸事故而不幸罹难。

  这三位都是很受后人尊崇的开明官员,而徐建寅更是近代华夏第一批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里的代表人物。所以吴维还专门抽出时间,陪着两位预备驻欧公使在的里雅斯特转了两天,并特意安排来自东方的留学生们参观了伊斯莱亚机械制造厂和伊斯莱亚造船厂。

  这本就是世界是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厂和造船联合企业,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后,这两家工厂里的大部分机械设备已经由蒸汽机改为了电动驱动,令这些来自东方,刚刚见过蒸汽机的留学生们大开眼界。

  另外,吴维还安排来自东方的留学生们来到船厂正在为沙俄建造中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和“彼得大帝”号装甲巡洋舰上进行了参观。

  在参观过程中,李凤苞和徐建寅两人就向吴维询问起了购舰事宜。这肯定是受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