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三、日常_双鹰旗下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秋之际,在正午阳光的暴晒下,一群刚刚被招募入伍,平均年龄不到十八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奥地利帝国海军深蓝色的水兵服,在刚平整出来不久的操场上训练着队列。在教官们严厉的监督下,跟随着教官的口令迈着正步。他们在努力地忍受着高温的煎熬,身上的军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马克西米利安大公把他的海军陆战队训练场建在了伊斯特里亚半岛最北端的的里雅斯特湾南岸,距离吴维的火药研究工厂倒是不太远。这是一处无人的荒凉海岸,直接被大公所征用,改成了陆战队的专门训练场。

  与采取普遍兵役制的普鲁士王国不同,奥地利帝国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募兵制,也就是说,这些士兵都是自愿报名,应征招募而来的。相对而言,这些应征招募到的士兵大多出身贫困,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其中有一小半甚至还是文盲。

  连拼音文字都没学过,这样的人在后世是很难想象的。

  吴维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了帝国海军陆战队的筹建过程当中。

  被马克西米利安大公所任命的陆战旅旅长是约瑟夫•克鲁泽上校,他来自于斯普利策卫戍步兵团,原来隶属于达尔马提亚海岸要塞警备部队。克鲁泽上校今年刚过四十,脸色刚毅,他是炮兵出身,在帝国海军要塞部队中也属于少壮派。

  只不过要塞炮兵部队在帝国的军方内部属于前途不大的军种,在被调来筹建海军陆战队时,克鲁泽上校倒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吴维说是参与到这支陆战队的建设过程当中,主要是负责向它提供所需要的装备:伊斯莱亚M1856式活门式后膛步枪,被服、鞋帽等军需物品。鉴于在这支部队身上获得了不少的利润,在良心发现后,吴维有时还会为部队赠送一些生猪、活牛、鸡鸭等副食品,甚至还会有香烟、葡萄酒之类的奢侈品。

  这让这位年青的大公成为了陆战队最受人欢迎的爱戴的人物之一。

  正常情况下,吴维每周基本上有四天的时间会在海军学院内上课,舰船制造专业的课程对他来说已经差不多可以结业了,他现在主要是在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另外的三天时间,他会乘船前往海湾对面的陆战队训练基地,与陆战队呆在一起,研究新武器的改进和由于后膛步枪的出现而衍生出的新战术。

  在他的推荐下,用来挖堑壕的工兵锹就逐渐被装备到了这支部队。

  在火药研究工厂,新式的硝化甘油炸*药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吴维已经为它登记了专利,准备在1858年就开始将它在市场上进行推广。至于伟大的诺贝尔先生——他要到1862才会开始这项伟大的发明研究,也许他这一生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吴维在想着以后是不是看看有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