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9章 第二次明普同盟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朱富贵声称大明现行制度来源于中国古代先贤一点问题都没有。

  别说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就连俾斯麦也表示,普鲁士的教育模式确实曾经参考过伏尔泰等人对于中国制度的描述。

  所以东西方两大做题家之国达成共识,“明-普鲁士教育体系”是一套具有古老传承的,但两地如今分别起源却不谋而合的教育模式,是普惠且解放生产力的。

  除了达成共识,在国际舆论战场上相互支持之外,朱富贵还趁机提出大明国子监历史系与波恩大学海因里希·冯·西贝尔教授团队一起修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ThehistoryofthefirstWorldWar)》。

  这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然不是指几十年后把威廉老弟的孙子赶下皇位的那场世界大战。

  实际上,在很多人看来,后世所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是一场战争,只不过中间有一个长达20年的休战期罢了。

  法国人肯定狂喜,毕竟这样巴黎就是坚守20多年才举起白旗了。

  当然了,这种说法有些欧洲中心论。

  毕竟对于中国来说,两场战争的区别是极大极大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次世界大战的底层逻辑还是新兴帝国主义的扩张与灭亡。

  朱富贵认为,1914年发生的那场战争根本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已经发生,而且波及的地域、人口、民族、国家,远远比所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要多得多。

  而朱富贵的老祖爷,朱八八同志,以及他的外祖父陈公,正是这一场战争的亲历者。

  没错,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是蒙古-元帝国扩张及灭亡,同时发生在世界岛两端的战争。

  除了因为没有波及新大陆,蒙元的战争从各个维度上来说都当之无愧是一场世界大战。

  草原游牧、儒家文明圈、穆斯L文明圈、耶教文明圈、印度文明圈,全都受到了这场海啸的影响。

  而很凑巧,宋-明帝国,条顿骑士团-普鲁士王国,正是一东一西,抵抗蒙古人铁蹄的重要力量。

  当然,说是“重要”两者其实不可同日而语,条顿给哪怕挫宋提鞋也不配。

  不过至少从理论上,找到明普同盟的历史传承。

  所以这一次大明和普鲁士的结盟,可以史称第二次明普同盟。

  朱富贵提出和普鲁士人一起修史,主要就是要明确蒙古人到达欧洲的具体位置,以及将钓鱼城的伟大故事写进普鲁士的历史教科书里。

  哪怕只是一小块补充栏目。

  钓鱼城守将王坚、王力及全体军民固守坚城53年,期间击毙蒙古大汗蒙哥,直至南宋灭亡且忽必烈答应不伤百姓一人,才弃城投降,保全百姓后守城36名军官无一人摇尾乞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