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六章 案中案_大唐不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次事后,我曾派人上山查探,最后证明有人在山顶以石筑坝,故意蓄水。

  事后虽然石坝拆除,石头都抛散开,但还是留下痕迹。

  在万年宫洪水之前,臣有一次巡查时,曾见到有可疑之人,只可惜没抓到对方。

  后来我捡到一把匕首,经查,是倭人中贵族的随身之物。”

  “又是倭人?”

  李治含恨道:“万年宫之事,是有倭人想阴害朕与昭仪?”

  “正是。”

  长孙无在此时,开口打断苏大为道:“你不会又想说是那苏我氏所为吧?事事都推在此人头上,倒是简单。”

  “赵国公稍安勿躁,这就说到了。”

  苏大为胸有成竹的继续道:“永徽三年查倭人间谍案时,臣曾乔装改扮,混入倭人的东瀛会馆,在其中发现一些异常。所以昨日接下赌约后,臣便遣手下不良人做了一件大胆的事。”

  “何事?”

  “臣派人把那西市东瀛会馆之馆主,小野四郎给绑了。”

  “这……”

  李治眉头皱了一下,忽然又觉得头疼了。

  绑一个小小的倭人,他不在乎,但他在乎商路,在乎贸易。

  大唐如今虽然繁华似锦,但谁知银钱如流水般花去。

  若不是大唐包容万国,与天下人做生意,如何撑得起这诺大的场面?

  这也是李治一直以来,对高句丽等国,比较容忍的缘故。

  只要不是触及底线,能宽容的就宽容了。

  实际上,太宗李世民后期,在最后征高句丽的时候,长安府库已经不足,府兵制也出了问题,险些犯了当年隋炀帝的错误。

  李治登基的这几年,大唐都是尽量宽宏,展现大国胸怀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积蓄力量。

  “陛下。”

  苏大为的话打断了李治的思索。

  “臣从这小野四郎嘴里,倒是问出了一些有趣的事。”

  “这些人到你手上,就都肯说实话?”长孙无忌冷笑:“苏大为,就一天时间里,老夫不信你能办这么多事,抓人,审讯,还能……”

  “赵国公。”

  苏大为正色道:“您看到的只是一天,岂知臣为了查倭人之事,从永徽元年到如今,已经耗去五年时光?您所看到的,不过冰山一角罢了。”

  说完,不顾长孙无忌脸色难看,向李治继续道:“安定公主之案,只是倭人案中的一个分支,此案,其实包含了上元夜劫童案、倭人间谍案与万年宫洪水案。

  四件案子,互为因果,乃是案中案。”

  李治听到这里,颇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连自己在万年宫遭遇洪水,险些丧命都与此案有关?

  这案子已经不光是安定公主被人暗算,也不仅仅是涉及后宫之事,甚至连自己这个大唐皇帝都险些遭人毒手。

  果然,苏大为说此案关系大唐社稷,所言不虚!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