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时代_明末工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停住了不断流出的眼泪。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李植眉头紧蹙,不禁长长吸了一口气。

  李植是一个现代人,来自一个人民政治高度发达的后世。李植最熟悉的政治体系,无疑是共和国。李植也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完全当权,也要讲民主共和,让华夏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参与政治,当家作主。

  这个想法,或者说冲动,在李植成为一镇九省的津国公,齐王之后达到了顶峰。那时候,李植曾经两次在无人的书房挥毫泼墨,写下未来共和国的宪法,希望让汉人建立这个世界第一个共和国。

  然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不可能。

  如果大明朝没有被废掉的话,现在是崇祯二十八年。用后世的纪年方法,现在是1655年。

  这是一个连近代都没有进入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百姓都没有财力学习识字,十三省百姓的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一。百姓们每日埋首于自己的体力劳动中,耕田、割麦、拉车、装货,九成的人一辈子不曾离开自己所在的乡镇,更不曾离开自己所在的县。

  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唯一作出正确抉择的办法就是听命于”聪明人“。无论是生老病死婚娶嫁丧,他们的种种行动实际上都听”聪明人“的指挥,影响。

  然而实际上,这些“聪明人“往往是当地的士绅。百姓们虽然痛恨士绅欺压自己,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受士绅影响。

  如果李植让大明所有百姓都参与政治,甚至让百姓投票选举,那可能最后不是人民治国,而是士绅治国。因为所有的百姓都会在作出政治决定之前去请教识字的读书人。

  在明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李植当然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时代,完全明白共和、民主和宪治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植曾经两次写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宪法草稿,却两次在无人的书房把自己的草稿烧掉。

  任何政治体系任何上层建筑,都是由历史实际发展情况决定的,不是一个人可以按自己喜好拍脑袋决定的。

  如果李植在这个时代搞共和,搞放权,最后迎来的必然是巨大的混乱。

  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懂的妥协和共和,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登基称帝的时代。

  试问,如果跟随钟峰的平民军功派、跟随李兴、李老四的李家人、跟随郑开成、高立功的儒生派争夺李植让出来的最高位置,谁会服谁?最后不但齐国高层会分裂,很可能士绅残余势力、朱明宗室势力、日本武士势力和外国势力都会混进来各支持一派,分裂各个省份、殖民地和虎贲军。

  如果李植不用皇帝尊号压住各种势力和派系,以绝对的权力扫清一切障碍,最终中国就会陷入内斗甚至内战。

  李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