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0章 秦二世的传声筒(求打赏月票推荐票!)_大秦有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

  当赵地大量的人员涌入的同时,秦二世却派了王氏三兄弟负责一项工程。

  继续修建秦赵之间的道路,同时还要增设中转驿站,方便来回的休息。

  整个关中关内,上上下下都很忙碌,但是百姓却少有怨怒,这一年的秦国,在秦一统天下后的历史上被誉为“开治之年”。

  这一时期的秦国,各种交通方式都被允许流通,水路交通得到极大的发展。

  道路修建好之后,自然也涌现了新的交通方式。

  新式的马车涌现在秦国的大道上的同时,关中流行起来了骑马,有了马镫马鞍,骑马似乎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反而因为单人单马方便快捷,使得骑马比笨重的战车还要更受欢迎。于是养马成了有权有势人家的爱好。

  最难得的是,一种木制轨道车在天下各地开始流传。

  这种木制轨道车最适宜安放在粮仓之内,用于输送粮食。

  有些宗族,他们虽然在法律上分了家,可是他们的粮仓需要存放在坡道上,便于驻存和通风,他们需要这种轨道车。

  虽然建造的长度和精准度远不如关内皇室工匠打造的,但是已经可以应付日常需要。

  值此之时,秦国又推行了翻车——即水车,用于灌溉农田。这种水车专门用于将水从低的地方浇灌的技术工具。

  它一经出现,就开始迅速的沿着大河流传。

  在落后的战国末期,生产力技术本不该推广发展的如此迅速,可是在这个时代生活的人们,他们都很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纸张。

  原本一本书的内容,要刻成一马车的竹简才能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但是现在,一本书的内容,可以写在一个薄子上,揣在怀里就可以带走。

  一个器物的模样,原本要靠人比划口口相传又或者是做石刻,做帛画才能复制,但是现在,有了纸张,只需要画在纸张上,就可以折叠揣在褡裢里传给别人。

  从前一户农家里有一卷竹简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如今,家家户户里却可以做到最起码每人家里都备有纸张。

  这仰赖于秦国有着发达的技术,庞大的工匠群体都聚居在咸阳城里,秦国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工部的籍册名单上,每种技术都会被记录下来,每样精湛的技术品也会被画下来。

  在秦国,士人地位最上,紧接着就是这些工匠,随后才是商人,最末还是农人。

  即便皇帝再怎么明令宣布,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地位,可是法律贱商人,商人早已富贵,既然富贵,如何又会被人看低呢。

  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越强行这样规定,反而弄得士人、商人、工匠纷纷都去买卖土地,何况只是大治第一年,二世还不想动这个秦人心目中的等级排行,现在二世在寻求大秦帝国的另一条可行性道路。

  秦朝,究竟是封建时代的开端?还是仅仅是皇帝制度的开端?

  大秦帝国的百姓日后到底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目前来看,扶苏是唯一能做出正确选择的人。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