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此地人傻钱多_养老计划从三国扩到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徐州兵马这种过分要求。

  历史还是十分具有惯性的,陶谦还是将刘备安置在小沛这个地方。

  在糜竺的帮衬之下,他也算是在徐州这里扎下了根基,当然他也不是对糜竺没什么回报,他介绍了公孙涵给了糜竺认识。

  作为公孙瓒军中的老人,刘备是认识公孙涵的,不提二人是怎么在徐州这个地方相遇的经历。

  现在刘备只知道这位昔日老同学手下的干将公孙涵现在是一位闻名与沿海地区的大商人,手里掌握着大量上品的食盐,和其他北地稀有的特产。

  刘备是个情商很高的人,所以并没有主动去问公孙函为什么会成为海上商人,也没问他的这些珍贵的货物是哪里来的。刘备只是希望将公孙涵的货物放到小沛贩卖,并把他介绍给了糜竺。

  糜竺很高兴,公孙涵的海盐都是上品的货物,在市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这种生活必需品就算价格再涨两成,他糜家怎么都有赚头。

  之前公孙涵的海盐大部分是比较零散的贩卖给了本地的商人,而现在搭上了这条线,他糜家便可得到公孙涵手里大部分的食盐,他甚至自己都愿意再让利一成。

  公孙涵也比较高兴,买卖嘛。卖谁不是卖啊,而且像糜竺这样的商人,他手里往往拥有其他普通商人的货物。

  比如说各种类型的工匠,是的,像糜竺这样天下有数的大商人,他家中的潼客奴仆和佃户可以说是数以万计,其中拥有不少的能工巧匠,这些就是辽东现在所缺少的。

  刘备也很开心,交易的地点放在了小沛,凭借这商贸的税收他都能大赚一笔,用来继续发展壮大了。

  有一次他还悄悄的问公孙涵可不可以给他弄点北地的战马,要知道刘备现在全军有三千多人,而战马就三百多匹,拨出一百匹给斥候,就剩下两百多匹,各部的将校再分一分,基本上就没剩下多少了。

  公孙涵没表态,战马,辽东不缺,可玩了大半辈子的骑兵,他自然知道像是徐州这样平坦的地势,一只成建制的骑兵能发挥怎样的威力。

  而且南方基本上没什么马,一旦那个势力组建了大批的骑兵,实力绝对可以说是有着质的蜕变,不过他还是把这个事情和公孙路说了说。

  公孙路想了想,一个字卖,不过,得加钱!

  于是公孙涵向刘备表示,现在战马是军需管控,北方的战马交易,基本上都在袁绍的控制之下,自己需要很多关系来疏通,后面公孙函就没说话了。

  刘备多精啊,不然也当不上老大不是,他明白公孙函的意思,就是说,老哥也不是没办法,但行情紧张,要涨价啊!最后二人商定,一匹战马需要五百万钱,这已经相当于通过陆路运来贩卖的的战马两倍的价格了。

  但正像公孙涵所说现在战马基本属于军需品,受管控的东西,普通的驽马还好说,能做战马的基本上都被北方的几个诸侯把持的很严。

  而徐州的地域根本找不到能养出战马的地方。

  刘备咬了咬牙,买了。这可把公孙函给高兴了,海运的成本比路上少太多了,真是一笔好买卖啊!时后和凌操说道“此地人傻钱多,下次得多带点东西了!”。

  每次公孙涵航海贩运货物,都会给刘备带上几十匹到两百多匹的战马,还真别说,整个一年下来还真的让刘备攒下来了近一千多匹战马,凭着小沛丰富的税收钱粮,又招了三千多新兵。

  现在刘备把手底下的一千多战马统结起来交给张飞统帅,张飞得了这么多骑兵,也乐了!

  天天像是发情的哈士奇一样四处找徐州本地的贼寇的麻烦,一时间刘备军在徐州声势大振。

  公孙路了解了一番就没有再继续看,他和郭嘉的看法一致,此时的辽东的发展的潜力还没完全开发,冒冒然在天下群雄面前冒出头、出风头,不符合辽东的利益,只是叮嘱了郭嘉一句,如果吕布入主徐州的通知他一声。

  留下了一脸懵逼的郭嘉,吕布?徐州?不是兖州吗?什么意思啊?

  画面转回终南山,上次说到公孙路准备做个拯救大真人王重阳plana,那么公孙路是怎么做的呢?

  计划很简单,吃软饭!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