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87章 高雄见闻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上,海汉军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连清军铁骑都毫无悬念地败在海汉军手下,李溰不认为荷兰人的实力会比清军更为强大。

  当然了,李溰还是很捧场地对海汉的成就表示了赞叹,毕竟这种优势是海汉实打实用武力换来的,其中可没有参杂什么水分。

  大员港目前的状况便正如李溰所看到的那样,迫于海汉的武力威胁,这里已经从几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占福建海峡的桥头堡,变成了一处平平无奇的殖民地。而大员港距离巴达维亚实在太过遥远,足足一个月的航程让很多欧洲移民都对这孤悬海外又看不到发展前景的目的地心怀疑虑。所以最近两年大员港的人口规模一直在原地踏步,基建水平和农业开发自然也受其影响停滞不前了。

  而东印度公司高层也比较清楚地意识到海汉对福建海峡的掌控程度不会允许他们在台湾岛大规模发展殖民地,至于军事用途更是妄想,因此对大员港的投资力度也逐渐减缓。毕竟有这闲钱不如在南海多开几个种植园,那样至少很确定能够获得经济上的回报。

  如果说澎湖马公港的职能趋向于军事,那么高雄港就更倾向于经贸领域。自1632年开建高雄港以来,胜利堡对这里的规划便是立足于本地的农产品及深加工业,在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同时建设区域贸易中心。

  由于高雄港在建设之初就通过招商手段拉到了大量来自福广两地的投资商,因此在前期的开发资金和人手都比较充足,并没有遇到一般殖民地区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高雄港的位置是依托天然避风港的自然地形修建,前期所需的工程投入也相较于一般的贸易港要小得多。

  这些优势为高雄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海汉在大明沿海地区建成的各处港口中,高雄港的建设进度应当是数一数二的快,而且由于其天然港湾的面积颇大,以后的开发空间仍然相当大,不会像胜利港这样碍于先天条件,短短数年间就几乎快要将港湾内的空间开发完了。

  而海汉在这里任命的主官也如同高雄港一样,拥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厉斗在海汉的高官中算是最为年轻的几人之一,当年与陈一鑫一起被派驻到珠江口大万山岛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年方二十。后来两人在1632年又一同调到澎湖任职,然后次年在澎湖分道扬镳,陈一鑫先是去了舟山,然后便一路北上直至辽东,而厉斗则是来了高雄担任行政主官。

  一转眼厉斗已经在高雄港主政四年,当年参加穿越时的高中毕业生,如今已经是即将跨入而立之年的成熟男人了。厉斗在高雄任职期间娶了一名福建女子为妻,如今已经育有一儿一女,算是在这个时空开枝散叶了。

  对于胜利堡为朝鲜世子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