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文化往来_一世富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钦州到明州的沿海商路早已经是成熟的了,没有多少危险,他才敢去坐船。不过他难得真敢去闯,也不穿他。中国沿海从南到北的海路商人早已经跑得熟了,只是一直没有官方组织,不成气候。再加上沿海的岛众多,海盗出没,台风季凶险异常,一直没有起到替代6上商路的作用。当然,这也跟广南和江南一带的经济来往不多有关,商路主要是通到中原的。

  按照徐平的想法,是由官方出面,从北方的密州,到中部的明州和泉州,到南方的广州和钦州,几个市舶司组织大型船队,开成稳定的贸易路线。这种事情,只有官方出面才能做得成,私人海商做得再大,最终还是会走到跟海盗勾结的邪路上去。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徐平回到三司之后再,现在只是机缘巧合,提前准备。

  东北亚的贸易此时的中心是明州,从那里出,横渡东海,到肥前的值嘉岛,即是徐平前世的长崎,再转到筑前的博多,即是九州的福冈,大宋和日本的贸易是在那里进行的。至于跟高丽的贸易,因为规模本来不大,大多也是借的到日本的贸易线。因为日本闭关锁国,这条自唐朝时开始兴盛的贸易路线变得冷清了,到高丽并不方便。因此才要在密州新设市舶司,从那里出,横渡黄海,到高丽就近便得多了,而且台风也少。

  如果日本一时不改变锁国的政策,大量的贸易往来只怕还是要通过高丽,从那里转到日本。那么密州只能先代替明州的地位,承担起东北亚贸易中心的地位。至于以后,只要双方来往密切了,以日本的政治形势,大宋扶持一些靠近海岸的强藩也不是难事。

  事实上此时的大宋跟周边的国,实力差距非常大。历史上南宋在6上被打得颜面无存,还有底气威胁高丽,不合作便就派十万水师渡海,把那国给灭了。对6上的威胁之所以显得无能为力,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手掌握了大片的传统农耕区。

  徐平对东北亚的兴趣目前也只是商路而已,再进一步的动作,就得不偿失了。

  又了一会闲话,徐平对王文道:“你远来不易,便在西京城里住些日子,看看中原的风土人情,熟悉一下市进贸易,以后用得着。听高丽那些地方信佛,我这里一几卷佛教经典,送给你权做礼物吧。”

  公吏端了一个木盘上来,上面用红绸盖住。

  徐平揭开红绸,对王文道:“这是《四十二章经》,真宗皇帝亲自注释,三司刻书局刊刻,不管怎么算都是上品。就是在中原,这也是难得的善本。”

  王文忙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接过,口中连连道谢。

  真宗皇帝的口味极为繁杂,儒释道兼杂并蓄,全都能吃下肚下。劝人读书的有《劝学篇》,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句子流传甚广。道家自不必,他一手导演了迎天书,东封西祀,大封道教神仙。佛教也没落下,亲自注释了《四十二章经》,还主导整理刊刻了不少佛经。

  不管是向大理还是交趾占城,还是高丽日本,徐平最先给他们的书籍都是道教或者佛教的经典,儒家的经典那是要求还是有选择地给的。治国之道,一是传出去不好,再一个这些国也水土不服,念念经还行,真搞子曰诗云不知会搞出什幺蛾子来。当然,这些国的当权者,除了大理那样的例外,也理欢迎佛经和道藏,正是大家皆大欢喜。

  王文接了佛经,也给徐平上了礼物,无非是人参毛皮,还有几大筐的松子。高丽松子此时在中原颇有些名气,是两国贸易的常见货物。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