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0章 京城故人_一世富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去。

  石全彬道:“怎么,难不成我不能来”

  “能,能,当然能。”徐平快步上前,见礼过了,又道“石阁长,坐下说话。不过说实在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是你来邕州。”

  石全彬只是笑着,低头喝茶。

  徐平左右看看,低声问道:“阁长是明来的,还是暗来的如果身份不怕别人知道,我摆个筵席,请曹知州一众同僚过来为你接风。”

  “这就不必了。我一路过来,并没有惊动地方。小官人是自己人,我才特意来拜访,其他人就不需要知道了。”

  徐平点头:“明白。阁长有什么吩咐,只管跟我说。”

  石全彬笑道:“实不相瞒,我只是路过,并没有事情麻烦你这里。我们只是叙叙旧,不谈公事。”

  徐平却将信将疑。皇上身边的内侍,没事会出京城

  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宋朝内侍的约束少得多,基本武臣能干的他们也能干,从带兵打仗,到地方上任知州都监,各种监当官,几乎没有限制。大多时候也没有不许出京城的禁令,只要是不当差,到处走走也是允许的。

  两宋一朝没有宦官之祸,靠的不是对他们任职的种种限制,而是制度上不允许宦官参与政务。当然外任出来有具体职事是另一回事,这种时候他们与其他官员没有多少区别。

  不匣政务指的是在皇上身边,内侍只是端茶送水,聊天解闷,皇上处理政务不允许宦官插手。皇宫里有内尚书省,中书和枢密院来的奏章都是她们在处理,甚至皇上的手诏很多也是内尚书省的女官草拟,与内侍无关。这就隔绝了宦官隔绝内外,上下其手的渠道,没了直接插手政务的土壤。

  这一制度倒不是宋朝首创,而是沿袭自五代。五代的那群武夫有鉴于中晚唐的宦官之祸,想出了这个办法,算是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隐患。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刘太后垂帘听政开始的时候,丁谓提出由内侍罗崇勋在太后和宰执之间传话才会被反对,不给丁谓和罗崇勋勾结的机会。

  宋朝的宦官要升官发财,千思万想地就是被差出来,捞个实权差事,跟外臣一样有机会升迁。内侍十五年一迁,在皇上身边呆到白了头,也还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与之相比,武臣五年一迁就相当有吸引力了。

  想到这里,再联想到刚成立的蔗糖务,徐平心里一紧,这位石阁长不会打通了人脉,调来与自己共事吧要不然,作为皇上身边的人,就是出来走走也不会一步跨到岭南来,这也太远了。

  闲聊两句,徐平终是忍不住,低声问石全彬:“石阁长,我们两个认识多年,有什么话不能说你身上到底担着什么差事,要来岭南”

  石全彬道:“看,云行你跟我见外了不是这两年你在邕州风生水起,年年高升,不是从前的少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