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89章 袁绍的杀手锏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品官人法对于世家大族有多大的吸引力、能换来世家大族对提出这个变法的诸侯多大的支持力度,这个不用多说。稍微了解点三国的人都知道,说多了纯粹灌水:原本曹丕都是靠着这个改革赢得了门阀世族支持他代汉称帝了,杀伤力能不强么。

    但李素是后世来人,他知道这玩意儿在导致阶级固化、世家垄断做官方面的弊端,是完全不亚于崩坏后的察举制的。

    在李素心中,他最希望的人事制度改革当然是一定程度上向科举制改良演变,最好是介于唐宋之间那种科举。不用跟明朝那样刻意考虑平衡而压制考试内容的实用性,那样也容易实现些,阻力也小。

    只不过这种改革终究太得罪人,加上之前刘备的势力也不够大,所以李素跟随刘备多年,变法始终集中在税赋方面,没有去妄动人事选官制度。

    没想到袁绍在预感到皇帝可能要三长两短了,趁着中央朝廷还有最后一点价值,抢先把这个讨好天下世家的美名给占了。

    袁绍在这个节骨眼上来这么一下,要是皇帝没了,天下其他的摇摆势力要选边站队,到时候有多少势力会因此对袁绍更有好感?

    李素心念电转,也不分析细节,先凭着他多年在刘备这儿积攒下的信用,说道:“袁绍既然可以‘持重观望’而迟迟不推行‘租庸调输’变法。我们也没必要立刻对他的‘九品官人法’表态。

    我知道这东西对天下世家大族的诱惑有多强,也不能正面反对,观望几个月吧,而且不能以反对的名义观望,要以尊重祖宗之法、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改良察举制的名义,来观望——大王以为如何?大王若是信任臣,就顶住压力,等袁术之事了却,再从长计议。”

    李素很清楚,表示“不学习袁绍”,绝对不能用“我想另起炉灶搞一套更激进的东西”的姿态出现。必须打折复古持重的旗帜,实际上慢慢夹带私货,这样天下世家大族人心的倾斜才能被暂时缓解。

    刘备想了想,如果李素是明确反对,那他肯定得再找荀攸钟繇等人商议,才能决断。而李素言之凿凿只是让他暂缓表态,这种程度刘备还是可以直接接受的。

    大家都合作了整整十年了,李素的信用值得刘备在这种程度上偏听偏信。

    刘备只是有些不解:“看来伯雅已经看出此法的玄机所在了?不管用不用,今日只有你我,你说说你对这个九品官人法的优劣是怎么分析的?说实话,孤一时仓促,还没看太明白——

    这不就是跟察举制一样,由选拔者说了算谁能当官谁不能当官么?比卖官肯定是好多了,比现在这种诸侯自己一言专断,似乎说不出明显的好坏,但若是遇到诸侯是个庸主,有个九品官人法,也好过让那些豚犬用人。”

    李素:“大王所见甚是,我并没有说九品官人法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