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二章强势外交(一)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宗宪为马六甲总督,所以杨慎和朱秀荣将来会住在马六甲的法摩沙城堡现在改为秀荣堡。

  历史上杨慎命运多舛,虽然是状元和皇帝老师但由于大礼仪事件,同嘉靖皇帝杠上了被流放云南,六次大赦都没有名额不被释放,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为白族修史。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

  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在咏物之中,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慎在放逐期间,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如当他发现昆明一带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化公为私,敛财肥己,坑害百姓时,不仅正义凛然地写了《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痛加抨击,还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赵剑门,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闲置散者,欲谋利自肥而倡此议,请求制止如此劳民伤财的所谓水利工程。

  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服丧完毕后,复任翰林院修撰。

  嘉靖五年(1526年),杨廷和患病,流放云南的杨慎得以短暂回家探视,杨廷和非常高兴,病也就好了。杨廷和病愈后,杨慎又返回永昌。听说寻甸的安铨、武定的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副使张峩用计击破叛军,平定叛乱。

  嘉靖八年(1529年),杨廷和在新都去世,年七十一。杨慎请求巡抚欧阳重替他请命回乡葬父,获准后赶回新都治丧。此后,或暂回四川,或在云南省城,或停留于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员善待。

  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问及杨慎近况,大臣则回答杨慎老病,世宗才稍觉宽慰。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8月8日),杨慎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