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杨门论道(二)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季之中间,故称。“半夏”,中草药名。“春长长春”与“夏半半夏”词序倒序,词义自变,巧妙自然,颇为佳趣。

  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王华

  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王守仁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六》:“王阳明幼时,随父状元公舟中遇雪,父命此对,阳明答之。”上联“一叶”,出自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不苍梧滩。”喻指小船。“六花”,谓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出句以“一叶载六花”切“雪压孤舟”,十分贴切。下联“片笺”,借指雁。“雁书”、“雁笺”均指书信,源于鸿雁传书之典。“八字”,指形如“八”字。代指雁阵呈“八”字之形。出句对句用借代修辞,使“雪压孤舟”和“雁横远塞”的情景,描摹得惟妙惟肖,加之用语幽默俏皮,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逸趣横生。

  藕笔盈池,竹简蕉书安可写;王华

  苔衣满地,秧针柳线不能缝。王守仁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四》:“王阳明幼时,一日随父游园亭,父命此对,阳明答之。有笔无可写,有衣不能缝,亦事之相反者也。皆以草木之类为言,亦属巧思。”古代竹筒蕉叶都曾是书写的物品,而莲茎虽似笔立,但又怎么能真的用来书写呢?下联“苔衣”,泛指苔藓,称“衣”而并非是衣。稻秧似针插地,柳丝若线飘动,但此针此线岂有缝纫功用,更不能缝非衣之“苔衣”。联语借物言事,构思奇巧,写景状物,自然形象,出句反用反问句式,对句用否定句式,对仗工稳,活泼有趣。

  王华笑到说:“杨小友也有趣联?”。

  杨慎傲然说:“我就以秧针为题做一首诗”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山上的田,高高低低就像楼梯;山下的田,块块分割犹如棋盘。忽然一群白鹭飞过田野,点破了秧田里秧苗成片的绿色。

  王守仁大笑,杨小弟化联为诗相映成趣高明、高明,我也有一首小时候的旧作。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震天地,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小时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沉迷于下棋。有一天,其父王华忍无可忍,就将他心爱的象棋扔到了河里!这么个无奈的冲动性的举动,居然在儿子心灵上起到了震撼的效果。

  从此,王守仁就专注于学文习武,正式走上了他的“立言、立功、立德”之路,朝着“卧龙”这个偶像逼近。父亲王华“震天地”的“炮响”,终于“惊起”了王守仁的“愁绪”,使他获得了一个极可宝贵的外力,顺利地从业已形成了的习惯中挣脱了出来。

  朱厚炜站起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