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八章断了财路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了?

  幸福来得太快,百姓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官将士绅们也陷入沉默,没有匪徒是好事,但朱厚燳一下就安稳了地方,对他们是好是坏,他们需要时间来观察。

  只有三边总督杨一清公然对朱厚燳表示赞许之意:“有太子殿下坐镇宣府,百姓之福,朝廷之福!”

   到了七月,宣府的夏粮又要开始征收起运,官府催科严厉,整个宣府或许只有武威有能力交足夏税。税收越来越重,加上官吏贪索无度,往日到了这个时候,便是百姓们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的时候。

  但是与以前不一样,现在宣府百姓有个新去处,便是武威定国将军张羽新设的屯堡。圣上免了新屯堡三年的赋税,不说将要安置的新军户欢喜,便是原来宣府各城中的军户民户们,也是大规模逃亡,偷偷逃进新设的各个屯堡。朝廷决定升武威为州府是民洲但因为是边疆重镇必须军事化管理由张羽军民一把抓是武威最高长官,封张羽为定国将军、武威总兵、州牧。

   明末上到文武百官,藩王太监,下到举人秀才,没有不占有大量土地矿山,没有不开店设铺的。对他们来说,偷逃国家赋税是时尚,南北皆然,天下乌鸦一般黑。

   可说这些人占有了国家九成的财富,为了保住他们的财富,他们编了种种理论。极致便是明末顾炎武等人的“虚君”、“君害”诸论。虽说朱厚炜对他们的抗清义举表示敬佩,但对他们的理论思想却不敢赞同。

  不要说这是天朝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他们的潜台词便是皇帝靠边站,天下由士子当家,士人阶层展到顶端的必然。

  不错,依大明的制度,可以发展到“虚君”的地步,皇帝只作为精神上的领袖。从大明中叶起,皇权极度削弱,大明制度己经与“虚君”区别不大。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军队与政府总要开支,然而占有国家九成财富的文武官僚,皇亲国戚、藩王、士人、武人、商人阶层不愿交税,怎么办?当然只能压在普通的自耕农身上。

  以他们只占国家一成的财富来应对整个国家的庞大支出,在朱厚炜看来,这样的国家只会灭亡更快。

  特别是现在的情况下,富者免税,贫者交税,可谓恶性循环。原来各地人口众多,虽不说是流民满地,但不论是宣府镇,还是别的军镇州县,为各军官、各士绅们耕种的佃户军户总是不少的,他们可以安稳坐着钓鱼台。

  然而张羽的新屯堡一出,各军官役占的士卒,各乡绅名下的佃户们,他们有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心思,知道哪一处对自己更为有利。相比累死累活只能勉强、甚至不能温饱的租种生活,新屯堡的三年免税,日后还分田分地对他们诱惑力的大太了。

  张羽在武威城,金兰堡,诸地一个个设立屯堡时,断断续续便有各处军官及士绅佃农军户逃到武威去。开始他们还不以为意,接近七月时,这种大规模的逃亡达到高峰。各军官与士绅们才慌乱起来。

  就算占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没有人耕种,又与荒地有什么区别?对宣府原来的将官士绅们来说,此为釜底抽薪之计也。 

  圣上此举……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