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六章:阿巴丹的发展_1941重启波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甚至是荷兰,伊朗政府都派出了留学生。

  虽然一定会有一部分伊朗派出去的留学生选在留在外国,但是肯定会有学成归来的留学生。

  派出留学生可能是在为欧美输入人才,但是伊朗在科技上落后欧美,伊朗想要提升科技水平就只能外派留学生。

  只要有伊朗留学生能够学成归来,那伊朗政府的留学政策就是有意义的。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在毕业后,几乎没有选择留在苏联的,他们都是在毕业后选择要么继续深造,要么返回伊朗国内。

  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确实比西方国家要高出许多。

  不过,这些在苏联留学的伊朗人接受的是全套的苏联教育,所以他们的思想也会有一些改变。

  巴列维就很纠结该不该重要这些留学苏联的伊朗人。

  重用他们吧,巴列维担心他们暗地成为了苏联的间谍;不重要他们吧,巴列维为培养他们付出的花费也就打水漂了。

  综合考虑,巴列维只能把这些留学苏联的伊朗人丢到民用科技的研究岗位上去。

  除非是那种能够保证对伊朗忠诚的,巴列维才会考虑把他调到机密的科研岗位上。

  不管怎么说,巴列维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是有回报的。

  伊朗工业已经可以独立制造汽车、拖拉机、化肥、步枪、装甲车、船只等等,今年还能够半独立的制造民航运输机。

  预计到1950年,伊朗航空工业公司能够实现独立制造民航运输机,伊朗民航局也不用继续守着那九十五架飞机过日子了!

  刘良玉带着随从们从阿巴丹机场出来,包下了阿巴丹机场外围的一辆公共汽车,然后便向阿巴丹市区开去。

  简陋颠簸的公共汽车让乘坐的刘良玉很不习惯,只是刘家在伊朗本土并无资产,伊朗政府也没有专门派出人来接待刘良玉一行人。

  所以,刘良玉一行人只能包下这辆简陋的公共汽车赶往阿巴丹。

  公共汽车将刘良玉一行人放在了一家阿巴丹酒店的门口,而不是直接把刘良玉一行人送到新修建的阿巴丹火车站。

  长途跋涉的刘良玉一行人打算先在阿巴丹这座城市中休息一天,后天再乘坐火车前往德黑兰。

  顺便刘良玉打算逛一逛这座伊朗人还在持续营建的城市!

  刘良玉一行人来到阿巴丹的第二天晚上,酒足饭饱的刘良玉带着两个下属前往阿巴丹市区最繁华的沿河街道。

  这是一条沿着波斯河(原阿拉伯河)修建的商业区,也是阿巴丹市区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上的路灯会一直等到太阳升起才会熄灭。

  经过一天一夜的休息,现在刘良玉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恢复了。

  穿越几个街区,刘良玉三人总算是来到了阿巴丹的沿河街道。

  黄色而又耀眼的白炽灯作为路灯照亮了整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