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突袭巴格达_1941重启波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261步兵师将沙赫拉巴的防务交给了风尘仆仆赶来的352步兵师3团,就继续踏上了前往巴格达的道路。

  艾伯特坐在归属3连的吉普车上,吉普车缓慢的开在伊拉克乡间的土路上,旁边是排成两列行军的伊朗步兵,时不时还有飞快行驶的吉普车越过艾伯特,艾伯特知道那是传达命令的传令兵。

  放眼望去,周围是广袤平整的农田,这对那些来自伊朗山区的官兵来说是从未见过的环境。

  伊朗位于伊朗高原,国内的土地大多以山地,荒漠和沙漠为主。伊朗国内横纵交错着厄尔布尔士山脉、基尔塔尔山脉、扎格罗斯山脉、莫克兰山脉等山脉。仅在北部的马赞德兰省,吉兰省,阿尔巴尼省和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拥有平原适合大规模农业。

  除此之外,伊朗人都分布在一个个山谷地带中,就如帝国首都德黑兰就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山谷中!这些遍布与山脉间的山谷养活了无数的伊朗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山谷地带能让后世的伊朗人口达到8000万!

  纵使这样,贫瘠的伊朗土地也难以供给庞大的农业,因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除了地形,气候,土壤肥沃度外还离不开水资源。

  恰巧,伊朗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隔壁的伊拉克呢?坐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国内。

  伊朗以前也拥有过平原沃土,那就是阿塞拜疆。只不过后来被俄国占去了,现在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国,巴列维对收回阿塞拜疆不敢提起半点想法。

  现在苏联人的强大,让巴列维不敢幻想。一个无比庞大的红色帝国盘踞在伊朗的北方,让巴列维时刻都不敢松懈,稍不注意一场颜色革命就会到来。

  在巴列维心中,只有解体的苏联才是好邻居,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巴列维现在所做的目的就是趁二战,这个最后还可以割地的时代,从伊拉克人身上割下一大块的肥肉来养活更多的伊朗人!

  在261步兵师全力向巴格达行军的时候,411装甲旅确已经抵达巴格达城外。

  “长官,派出的侦查员传来的信息很诡异,巴格达城里面的守军非常少,目测可能只有一个团的正规军和一些警察再加上国王卫队(或称总统卫队)。会不会是伊拉克人的陷阱?”苏南·库尔曼准将旁边的参谋说道。

  “哼?陷阱?陷阱我也要进去闯一闯!”库尔曼准将不屑道。

  苏南·库尔曼准将,巴列维今年组建的411装甲旅旅长。在调任441装甲旅之前,库尔曼一直闲赋在总参谋部,原因是其激进的军事思想不被总参谋部内的保守派接纳。

  伊朗军队的军事理论体系基本上还停留在一战后期,哪怕在德国的闪电战取得了速通法国的成就后,也没有办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