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章:第一次两伊战争的结束_1941重启波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吾提走后,巴列维坐在椅子上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伊朗与伊拉克再起争端,也是让巴列维每天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塔拉伊赫惨案发生的时间太过于完美了,以至于让巴列维和伊朗政府、军方的一众高层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即以此为借口向伊拉克开战。

  美国和英国正在专心将注意力盯在欧洲,二战最后的冲刺阶段已经来临。

  终点就是柏林,盟军和苏军都在加快攻势,双方都想要赶在对方之前占领柏林。

  英美和苏联都选择性的忽视了这场刚刚爆发的两伊战争。

  对于英美来说,与德国战场相比,发生在中东的这场两伊战争不值一提。

  而苏联则是单纯的在伊拉克没有利益,所以斯大林不会对伊朗向伊拉克开战表示反对。

  当然斯大林也不会伊朗向伊拉克开战表示支持,苏联没有反应对巴列维来说就是最好的反应。

  因为苏联支持伊朗,保不齐英国和美国会因此反对伊朗。

  巴列维知道现在是最佳的开战时机,列强忙于对纳淬德国最后的攻势,阿盟还没有建立,伊拉克的军队还没有从上一次的战争中恢复过来。就连联合国也还在规划之中。

  这一切都驱使着巴列维接机向伊拉克开战,伊朗早有预谋的布置就是为了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从伊拉克的身上再割下一块肉。

  从军事上面来说,伊拉克对伊朗没有丝毫威胁。

  但是伊朗想要从伊拉克身上汲取利益,就必须在外交上取得成功。

  巴列维得到消息,伊拉已经向英国人派出了伊拉克的外交人员。在面对伊朗人入侵的这件事情,伊拉选择了将希望寄予英国人。

  但就像常凯申在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时寄希望于国联,终将是一片泡沫。伊拉克也是一样,巴列维能够开出的价格远高于伊拉可以开出的价格。

  外交大臣萨巴赫受命出使英国,然后再出使美国,来帮助伊朗完成外交上的胜利。

  同时,为了防止厚此薄彼,苏联巴列维也安排了级别与萨巴赫相同的大臣访问。

  美国强于英国,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海湾地区问题上,目前英国人的话语权要高过美国人。

  所以萨巴赫的外交工作重心被放在了英国人的身上。

  在伦敦萨巴赫见到了丘吉尔,萨巴赫将伊朗的条件和能够给出的价格告知了丘吉尔。

  伊朗将保证原伊拉克士地上英国的利益,并且伊拉克境内石油公司的原本属于伊拉克的利益伊朗丝毫不取,全部交给除伊拉克以外的其他股东(以美、英为首的欧洲国家)。

  而英国只需要保证不干涉伊朗对伊拉克的复仇和吞并战争即可。

  丘吉尔接受了萨巴赫开出的价码,但是对于伊朗吞并伊拉克的这个条件丘吉尔没有接受。

  经过萨巴赫和丘吉尔的拉扯,条件从原来的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