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八三章 督战(两章合一)_谍海猎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阀看看:谁说我蒋某人不愿意抗日的?

  老子连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都派上去了……

  到了这一步,如果真如委员长之本意,更如唐生志所言,愿于南京共存亡,倒也不至于酿成之后的惨剧。

  但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后世军事专家认为,南京保卫战中,数万将士撤退不及被俘被杀,其中委员长的犹豫不决,命令前后反复等原因要占三成的责任。

  唐生志是十二月十一日晚接到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转达委员长“相机撤退”的命令的,一晚上的时间,唐生智制定好了撤退计划,并将撤退时间定在十四日夜。

  但不知什么原因,第二天一早,唐生志正准备召集师级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任务时,他又接到了委员长的电令:务必坚守半月以上……

  一晚上的时间,却又接到了截然相反的电令?

  就是这两份互相矛盾的命令,将唐生志为数不多的一点勇气消磨了个干干净净。

  唐生志的责任则占一半以上。

  他优柔寡断,未当机立断布置撤退计划,也未及时通知城外和江对岸的宋希连、胡宗南部撤退的命令,致使这两部误以为渡江部队是不战而逃,竟然直接开了枪,使本已大乱的军队更加混乱,更贻误了撤退的时机。

  更甚至是,唐生志在下达完撤退计划后,没有一丝主将殿后的觉悟,自己却先上船逃跑,导致后来将领兵士人心涣散,群龙无首,乱上生乱。

  接到委员长第二份电令的当天下午,也就是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唐生志在司令部总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

  他先说明战况,又问大家认为是否还能坚守?

  与会将领无人发言。

  然后唐生志出示了委员长11日发的可以“相机撤退“命令,问大家该如何决定。

  没有人表达反对撤退的意见,于是唐生志让大家都在会议记录簿上签字,表示对撤退的决定共同负责。

  然后分发参谋处当天凌晨起草的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并决定将撤退时间提前到十二日晚上十一点钟。

  后世的史学家和军事专家分析后认为,唐生志的这个撤退计划在战术上可行的,日军进攻南京的部队不多,包围圈并不严密,主力从日军正面突围是最佳选择。

  但问题是,计划若是能推后两天,该打的打,该撤的撤,该准备的准备,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发布撤退命令的会议在下午五点召开,然后要求各部在晚上十一点就进行突围,近十万人撤退,各部根本没时间协同。

  唐生志也更没有想到,负责卫戍南京的各部队将领,根本就没有把他这个总司令放在眼里,有的甚至擅自丢下部队逃跑,这也是南京保卫战撤退过程中混乱的源头。

  一是八十八师师长宋元良,二是教导总队司令桂永青。

  宋元良不用说了,出了总司令部,就带着警官和副官逃了,买通了老鸨,躲到了一家妓院里……

  剩下的两成责任归到他头上,一点都不冤枉。

  宋元良弃军而逃,并不是他突然做出的决定。

  唐生志通知他开会之前,宋元良就偷偷摸摸的率师直属队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

  结果在挹江门外被36师师长宋希连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灰溜溜的跑了回来。

  师部的传令兵是在半路上碰到他的。

  PS:

  一、本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引自杨晓辰、吴京昴所著《南京保卫战的壮烈与遗憾》一文。扑街解释一下,真不是为了充字数骗钱,而是南京大屠杀不能过多描述,但这么重要的节点,以主角的立场和人设,又不能故意错过,所以必须介绍一下背景,发展之后的剧情。

  说实话,查资料比编情节痛苦的多,扑街一查资料就拖更……

  二、感谢艺欣秋月大大的打赏,感谢其他大大之前的打赏,破费了!

  三、不好意思,查资料忘了时间,所以发的这么晚。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