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四五章 城市化进程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套父母留下的三居室的住宅,小日子过得可比杨安农要舒适惬意得多。

  随着齐国工商业的急速扩张,城市数量和规模开始不断扩大,成为工商业活动的中心。工商业活动需要大量的非农业劳动力,因此城市中非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而齐国农业技术革命的展开,各种先进农业机具的发明和创造,也相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农业中的劳动力得以释放。这些劳动力逐渐向城市中转移,参与非农业劳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与非农化的发展。

  当然,这个时期齐国的非农业部门的发展也是城市化与非农化的原因之一。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农业技术的改进,齐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工业和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因此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非农业劳动力得以快速增加。

  齐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商业和工业活动迅速增长,为城市化和非农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由于齐国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个城市的商业活动也开始相互依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整个建业府是齐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自然也聚集了更多的城市人口。根据刚刚完成的人口普查统计,整个建业府户册人口规模已达五十三万余,而建业城的户册人口为十六万三千余,若是加上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户册人口,城市人口很可能会超过二十万以上。

  建业城附近的黑山、新淮安、开元等几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也都突破三万人,形成了以建业为核心的齐国北方工业城市群,整个城市化率也达到50%以上,远超齐国其他府县地区。

  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针对于此,一些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曾这样评价建业:“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和重要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二十万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将会使这二十万人的力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数十上百倍以上,形成强大的聚合经济效益。”

  随着齐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复杂的工艺取代了原来简单的操作,它对于工人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文化的人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这就迫使人们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工作技能,以提高自身素质,而城市人口的集中也为开办学校或其它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工人学习文化知识多是在各种专业技能学校,据统计,在建业的技能学校读书的人数在二十年前只有三千五百多人,而到汉兴十年(1680年)年则上升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