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四章 商人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县城东侧,占地面积70多亩,有两栋巨大的玻璃浇筑厂房,一栋两层楼的办公场所,还有四排工人宿舍房,以及大片空地。整个工厂,有工人八十多人,每年可生产玻璃九百多吨,算是民丰县规模较大的一家工厂。

  工厂主要面对的客户是国内庞大的民用窗户玻璃和四轮马车玻璃,随着国内富裕人群的增加,窗用玻璃的需求极为旺盛。当然,对于利润丰厚的外贸出口,工厂也是极力争取的,这使得工厂一年中几乎都处于满负荷的运转。

  目前齐国境内玻璃的生产方法,普遍采用平板浇筑法,逐步取代了此前的吹制方法。因为,浇筑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生产更大的平板玻璃。采用吹制法能够制造的平板玻璃最大可达长120厘米、75厘米的幅面,而浇筑法则能获得长达400余厘米、宽200余厘米的平板玻璃。

  这就使得国内日新月异的建筑物得以充分利用各种玻璃作为装饰,将更为宽大和通透的玻璃镶嵌于窗台、屋顶,甚至是外墙面。据说,在建业城,当地修建了一栋八层高的楼房,一面的墙体全都是以蓝色的玻璃为装饰,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被人称作为水晶楼。

  早在哥伦布和麦哲伦时代,欧洲人就常常用玻璃珠子和小镜子,从原始部落那里换取食物和黄金。要知道,玻璃是远不及玉石珍贵,但如果没有玻璃,钟表及各种航海精密仪器就无法在海上使用,也不会有温度计和放大镜。

  玻璃不仅催生了齐国的光学和化学研究,还为齐国带来了远超普通商品所获得的超级利润。无数的商人将其当做一件奢侈品,卖到了大秦、朝鲜、日本,以及环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明朝及宋元时期,中原王朝都建有规模庞大而宏伟的天文观象台,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没有玻璃透镜。可以说,仅仅从玻璃来说,古代中国就缺乏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

  三十年前,齐国建业工程研究院发明的铅晶玻璃透明度更好、且更易于切割,使得齐国的玻璃制品迅速击败了来自威尼斯的产品。截止到目前,齐国本土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家玻璃制造工厂,大量生产价廉物美的玻璃,并使齐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玻璃制造中心。

  在传统时代,技术本身并不必然能改变历史逻辑;反过来,技术逻辑常常要服从于社会和历史逻辑。华夏文明在很早的时候,便创造了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但却没有创造一个系统的科技体系,比如完整持续的知识、技能,以及工具、仪器、设备、设施等。

  而在齐国,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在“有心人”的科学引导下,诸多工匠和学者将存在已久的物理科学与精密加工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一个完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