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一章 核聚变飞船_融合电脑,我能操纵亿万太空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高q值的意义无需多言,这是核聚变反应堆产出能量的基础。这一方面,陈岳通过更多的降低能耗、提升控制精准度、核聚变的完全度、提升设备精度等几个大的方面来展开研究。

  其中每一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的研究项目。而每一个项目又会由一个或者多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研究。

  仅仅这一个研究方向,便牵扯到了数百个大型研究机构。这些大型研究机构,又牵扯到了更多的上游的机械厂、发电厂、铸造厂、冶金厂、芯片厂、运输线路等等。

  这样庞大的工程,如果不是陈岳这种模式,换做人类文明来做,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的损耗。

  提升点火时间长度的研究同样重要。它涉及到核聚变反应堆的稳定性。陈岳可不希望某一天,自己乘坐的一艘飞船聚变着聚变着,然后忽然间熄了火,再也打不着了。

  在星系环境内还好一点,毕竟这里能较为容易得获取到补给。如果在星系之外的恒星际空间里,那里可能周边数光年范围都没有一丁点宏观物质,到那种情况才算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走投无路了。

  这一点主要通过更先进的锂合金材料,以及氚自持技术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研究来进行提升。这同样涉及到了众多研究机构。

  整体装机容量这一点涉及到反应堆的规模。很显然,越大的飞船需要的整体容量越高。

  小型化方面就不用说了,就像此刻陈岳所造的这座占地数百万平米的核聚变电站,多大的飞船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空间啊。

  这四个研究方向牵扯到了目前陈岳科技体系的方方面面,陈岳必须要统合整个科学体系,一同发力,同步推进,才能最终推动研究的进展。

  以整个木星系统所有规模以上卫星为资源来源,陈岳竭尽全力的推动着科学这辆沉重的大车缓慢前进。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在开始研究的第七十年的时候,第二座具备实用价值的核聚变发电站投产运行,开始并网发电。

  比起第一座核聚变电站,它的占地面积小了一半,能量产出则高出了足足十倍,能耗则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当前阶段,核聚变电站相比起核裂变电站来说,还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它的整体效率,大约和普通的火力发电站持平。

  但仍旧是那句话,火力发电站的上限便在这里,技术再高都无法突破极限。聚变发电站现在水平虽然和你持平,但上限不知道高了几千万倍。

  又发展了二十年时间之后,也不知道跑坏了多少艘飞船,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矿产资源,不知道更新迭代了多少次,核聚变电站的综合效率,终于和核裂变电站持平了。

  此刻,陈岳核聚变技术的q值提升、整体装机容量、反应堆小型化、点火时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