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 又现人才_太平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旅居上海,1852年在上海墨海书馆与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9卷,完成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

  这墨海书馆是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斯、美魏茶、慕维廉、艾约瑟等在上海创建的书馆。书馆坐落在在江海北关附近的麦家圈。紧靠基督教伦敦会总部。李善兰一直在书馆内和洋人打交道,苦心钻研学问。

  和李善兰一起的还有一个叫王利宾的人,此人乃是清道光二十五年生人,字仲薇,号兰卿,十八岁县试第一,秀才出身。王利宾还有个外号叫“长毛状元”,清同治元年,据传他以黄畹之名上书太平天国,从战略上为太平军献策,后来东窗事发,他的陈条落入清军手中。被清廷发现后,王利宾只得亡命香港,易名韬,字仲弢,号天南遁叟。此人乃是近代著名的洋务政论家、中国新闻业之父。

  虽说后世有学者对王利宾到底是不是黄畹有过争议,但事实上王利宾是被清廷通缉之人,这一点无可辩驳,他早年跟随麦都斯翻译《圣经》,也同情太平天国起义,化名黄畹上书一点也不奇怪,也难怪清廷的人怀疑是他。

  华蘅芳乃是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人,字若汀,中国清末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徐寿乃是无锡人,字雪邨,号生元,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这两人在后世历史上受曾国藩邀请,转办安庆军械所,负责建筑工厂,安置机器,后来又帮李鸿章建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两人可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

  徐寿和华衡芳乃是学友,他们常在一起,共同研讨遇到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1853年初,两人结伴同往上海探求新的知识,他们专门拜访了当时在西学和数学上已颇有名气的李善兰,李善兰也很欣赏两人学习的态度,加上太平军攻略苏南,外面战乱纷纷,两人就在墨海书馆留了下来。

  听完洪韵儿冗长的介绍,萧云贵摸着下巴说道:“看来洋鬼子还是做了些好事的,在上海办的书馆和教会学校就很不错,这些书馆和教会学校还是替我们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的。”

  洪韵儿轻叹一声说道:“可惜啊,现在能像李善兰、华衡芳这些人那样,放弃考八股文,放弃满清官位,潜心研究学习西洋科学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像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也要明年才从美国学成归来。现在大部分的读书人啊,还是想着读八股、考科举、做大官、捞大钱。”

  萧云贵嘿嘿笑道:“既然我们俩来了,就要改变一下,我想等攻下上海之后,选送一批十多岁的青少年出去留洋,不管我们将来造反能不能成功,也算洒下一批种子。还有既然王利宾擅长时论,我们可以办办报纸,一来赚点零花钱,二来可以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